中大博士毕业时间,中大博士毕业时间安排
中大博士毕业时间,中大博士毕业时间安排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大博士毕业时间”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与临床医学(五年制)有什么区别?2.我想读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的区别大吗
3.中大文博专硕有年龄限制吗
4.经验分享:内地生成功申请香港博士的经历
5.中山大学哪些专业有本硕博连读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与临床医学(五年制)有什么区别?
一、学制学位不同。
五年制学制五年(最长可延长到八年)毕业为大学本科学历,符合学校要求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八年制学制八年(最长可延长到十年),毕业为大学研究生学历,所授学位大多为医学专业博士。
二、课程设置不同。
五年制前三年在学校学习人文、自然和基础医学知识,后两年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学习临床理论和技能。
八年制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医学预科阶段,五个学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进行;基础医学阶段,三个学期,在校本部基础学院进行;临床医学阶段(含见习),四个学期,在校本部临床学院进行;
临床实习及科研训练阶段,四个学期,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题目并通过答辩。
三、就业方向不同。
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便具备了行医的资格。当下,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竞争力较低,大多只能选择到基层诊所、社区医院或一些民营医院;
八年制毕业可应聘三甲医院、医学高等院校、高级医学科研机构;博士后可申请国外高校博士后。
百度百科-临床医学
我想读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的区别大吗
五年制和八年制的主要区别在于:
获得学位:五年制获得本科学位、8年制获得博士学位。8年制比5年制常规完成博士学位的时间要节省3年。
学习计划:5年制前2年学习基础知识,中2年学习临床知识,后1年临床实习。8年制基础知识学习时间更长,可能还要接触数理化之类的纯理科课程。临床阶段时间更长一点。但是临床医学部分的学习内容和5年制基本相同。
科研时间:5年制几乎没有计划科研的时间,8年制后期会有导师带领搞点科研以便发论文得学历。但是时间较少,没有普通念硕士或者博士那样的科研时间那么充裕。
关于选科:5年制的最后一年需要考研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科和学校报考,有第2次选择机会。8年制可以自由选科,但只能在这一个学校念到底了,想换学校是不能的了。
毕业以后,8年制普遍素质更高,招聘的医院更倾向一些。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开设的临床医学专业。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先后经历了五十年代的五年制,六十到八十年代的六年制,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多种学制并存时期,形成了现存的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并存状态。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了大批高级医学人才,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从2015年开始,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将以“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形成新的医教协同医学教育模式。
中大文博专硕有年龄限制吗
没有年龄限制。
研究生报名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六条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二)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六条中的各项要求。
2.之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六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第十六条中的各项要求。
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第十六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学术学位各学科和专业学位中的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设置单独考试。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免工作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规定截止日期前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
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办法由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
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经验分享:内地生成功申请香港博士的经历
现在申请香港博士终于尘埃落定了,认真写个总结,既是对自己这段历程的回顾,也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参考。读博士一直是我的理想,因为我做学术的愿望很清晰,很强烈,所以在硕士入学之前的那个暑假就一直在收集关于读博的信息,不过那时对出去读博没有概念,关注的都是国内考博的信息。所以最后能够拿到香港大学的offer,也是一种偶然。
1、个人教育背景
本科和硕士在两所不同的985高校,都是社会学专业。
由于种种原因,本科期间成绩非常一般,60、70多分的课程不在少数,也有不及格的。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如?城市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成绩较好。没有获得过奖学金。英语成绩较为稳定,一年时间内一次性通过四级和六级考试,并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公开发表论文1篇。本科期间成绩较差,这恐怕是我申请不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硕士期间成绩稳定,仅有一门课程低于80分。跨院系选修了数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获得校级优秀研究生荣誉和奖学金共5次。公开发表论文共计7篇。参加过一次院系级的学术论坛,递交论文入选优秀论文集并做PPT报告。
2、英语考试
2009年9月雅思考试,7分。
3、申请缘起
女朋友有很多次向我提出申请出国读博的建议,我有一些认识,但没有认真查阅相关信息。一次关注某个我感兴趣的教授的履历,香港中文大学的,忽然间觉得似乎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出去读博的事情了。不过确实是对出国读博的困难性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把目标锁定在香港。加上随后就得知了提前毕业的同学和师姐申请香港成功的消息,在跟同寝室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对申请坚定了信心。
申请自然首先需要英语成绩,香港的英国殖民地身份,加上一个同学的建议,于是就跟同寝室的其他两个同学一起糊里糊涂的选择了雅思。4月报名正式准备,9月考试,有半年的时间充分准备。8月整整一月都待在学校里苦读英语。与同学共同学习、互相激励也很有帮助。
4、对香港高校的直接了解
7月参加了一个由香港学联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到深圳和香港参观了一星期。期间参观了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树仁大学,有讲座等活动。尤其是在科大的讲座还是很有帮助的。对香港的城市生活和高等教育有了直观的了解。
5、学校选择
申请之前对香港高校了解最多的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在申请过程中中大也一直是我最中意的学校。不过老牌学校香港大学也一定要考虑。其他学校了解的不多,一是名气稍差,二是专业设置不是很符合我的兴趣。最终只选择了中大和港大。其实后来才发现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可以试试。
在专业上我也有一个选择过程。之前考博一直是做跨专业的打算,所以申请时也想跨到该专业。但在与中大联系的过程中,发现跨专业困难确实较大,加上2009年11月跨校跨专业考博因为单科差3分受限而惜败,虽然还有一次跨专业考博机会,但信心很受打击,所以随后把目标依然锁定在本专业社会学。
6、研究计划
9月考了雅思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准备11月跨专业考博上,所以这段时间基本没有为研究计划做准备。但在备考过程中读了很多书,有一位老师写的两本书让我非常有启发,我觉得我找到了从事我的相关研究的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框架。因为考博的题目中经常有关于博士期间做什么研究之类的题目,所以认真准备了相关回答。这些是我写研究计划的最初框架。
考博结束成绩尚未出来的时候,也就是12月初,我开始认真写研究计划。一开始先把之前写的东西翻译成英文,然后就开始直接用英文增加和修改内容。使用的写作框架是香港大学提供的。在很短的时间里需要看很多书和论文来扩充内容,尤其是要看英文资料,很费大脑,而且写综述也需要对有关研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虽然费了不少功夫,但恐怕也是挂一漏万,单是英文原著就欠缺很多。
写了一个初版之后让一个本系的教授看,也是我导师的得意门生。不过感觉本系的教授都很忙,很难联系到,所以只当面跟他谈过一次,顺便让他帮我写了推荐信。不过谈话还是很有启发的。之前我的研究计划完全是一种理论综述,缺乏进行实地研究的详细设计。在这位教授的建议下,我又选取了一个个案,详细写了研究设计,包括个案基本情况、资料搜集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可能的结果等。这样才像一个完整的研究计划。最后写了25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打算跨专业,但其实两个专业的交叉点很多,所以研究计划的基本论题没有变化。只是要申请社会学,所以要刻意的加入很多社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而我久已不看非常?正统?的社会学了,所以还真是遇到一些困难。后来本系那个教授也说欠缺社会学的经典理论。
7、成绩单和学位证明
本科成绩单以及学位证、毕业证是让在本科所在学校读研的同学在学校档案馆办了寄给我的。成绩单中文的直接打印盖章,英文的按照模板翻译了发过去打印盖章。毕业证、学位证是把原件用相机拍下来,然后放在WORD文档模板里填好一起发过去盖章。要了盖章的学校信封用于密封。
硕士成绩单先到系里复印中文成绩单后盖章,然后按照模板翻译成英文,再到研究生院盖章那信封。不过手写输入的中文成绩单实在让我深不以为然,有的课程没有登记成绩或学分,害的我跑了好几次才办好。另外在研究生院开一个在读证明。
8、推荐信
港大中大各两封推荐信,一共四封。分别找自己的导师和帮我看研究计划的本系教授。导师是国内社会学界的元老人物,那个教授是目前社会学界在西方社会理论方面比较活跃的学者,所以两人的分量都还比较重。港大的推荐信是WORD格式,我全部打印了找老师签字就行了;中大的推荐信是PDF格式,用ACROBAT打字上去显示的很奇怪,只好麻烦老师抄上去了。
9、报名和缴费
网上报名,感觉港大的报名系统比较好,查询状态也方便。到招商银行办了一张YOUNG卡,网上支付申请费,比用汇票又省钱又方便。感觉招行的服务不错。
10、个人简历
在网上找到模板,认真写了2页。包括contact information, education, experience, personal, publication, award.
11、材料寄送
顺丰速运,材料一公斤之内都是30元,一般第二天就能到香港,很不错。
材料包括研究计划、本科硕士成绩单、本科学位证毕业证证明、硕士在读证明、雅思成绩单复印件、简历、发表论文复印件、奖学金证书复印件。
1月底港大截止日期当天寄到港大,因为当时正闹雪灾,整个城市都被大雪埋了,高速公路封了,快递公司送不出东西。当时我简直要疯了。幸好29号放晴,下午发出材料,31号终于达到港大。
2月下旬寄到中大。因为想精益求精,所以寒假在家里又做了修改。
12、联系导师
之前因为想着跨专业,所以跟那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大的教授有几次邮件联系。后来确定了申请社会学之后,急急忙忙在港大和中大网站上搜集到所有老师的邮箱,把自己研究计划的论题简单讲了几句,然后全部一一发过去。大多数老师都回复了,不过大多说不熟悉我的研究方向。有几个则说描述太笼统,希望详细讲讲研究计划。不过我那时还没写完,也拿不出手。所以总体来讲我基本算是没有联系导师。
13、等待
2月中旬全部寄出材料,一直到3月初收到港大的面试通知。说实话我对申请香港的学校一点底都没有,毕竟一直都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它正经当一个事业在做,而是当作业余活动,主要目标总是考博,中间一直有其他事情**。
2010年年初还想正儿八经准备第二次考博,是本校跨专业,一直在准备,本来还非常有信心。但在2009年底报名的时候突然发现考试科目改了,当时就懵了,凑合着先报了名。等到正式备考的时候才发现在短时间内重新准备一个自己不喜欢不了解的新的考试科目难度实在太大。于是心里越发没底。所以2010年初开始,实际上我是同时在做三件事:申请香港学校、准备考博、找工作。投了不少简历,参加了几个面试。因为自己之前兼职做过房地产策划,对此有相当了解,所以想在这方面也努力一把。结果寒假在家的时候一个还说得过去的公司通知我被录用了。
考虑再三,我最终放弃了希望渺茫的第二次考博,选择了去该公司实习,于是在随后两个月在两个城市实习。进入公司我才发现,把房地产策划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偶尔搞搞挣点小钱还感觉不错,要是正儿八经的全职去做,我实在是无法接受,因为在心底里,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是搞学术的。而且发现公司的体制建设不规范,工作内容也不是我喜欢的策划,而是偏于数据分析,不令人满意。于是内心总是处于挣扎之中,对实习越来越消极了。
14、电话面试
3月初当我接到港大社会学系的电话通知我电话面试的时候,我内心可以用狂喜来形容,仿佛前景一下子光明起来。于是开始查阅各种相关信息,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面试技巧,还发动我的女友全力帮助我搜集资料。因为在外地实习,所以在面试之前的两天跟单位请假,到当地一个亲戚那里全力准备,认真的看资料,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通过QQ语音跟女友模拟面试。
面试开始的还比较准时,港大直接打我手机,一共24分钟,属于较长的一次。面试的老师我已经不记得是谁了,不过感觉主考官的英语非常标准,应该是英美人士。问题包括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你用什么方法对你的个案具体展开研究,你还申请了什么其他学校。全部是英语提问,我回答的还算流利。
中大3月底邮件通知我电话面试,4月初进行。准备过程跟上次的差不多,时间还更充分。第一个问题是用英语自我介绍,然后其他问题都是用普通话问的专业问题,包括研究方法是什么,如何界定你研究资料选取的时间段,分析资料采取定量还是定性等,非常细碎,也问了是否申请了其他学校。普通话的提问让我大感轻松。一共用时10分钟。
两次面试应该都是各自学校的第二批了,大概因为我寄送材料比较晚。
15、WAITING LIST
港大用邮件通知我网上查询申请结果,结果是WL。中大却没有任何通知,我发邮件问了只得到非常模糊的回答,之后自己在网上查到同样是WL。得知都是这样的结果,我真是万念俱灰。我觉得自己在申请方面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了,读博的梦想完全破灭。实在不想在那个房地产公司待了,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换了工作,被一个高校录用做行政工作,发现还是高校的氛围吸引我。
之后直到毕业我只上网查过一次申请状态,依然是WL,也完全放弃了奢望。我的计划是先在那个高校做行政工作,同时不放弃看书,然后在2010年年底再跨校跨专业考一次博士。
毕业前听说很多同学都考博成功了,我心里更不是滋味,有些自惭形秽。原本我可是读博的目标最明确的,结果却是这样。
16、CONDITIOANL OFFER
来到那个高校工作的第二天,7月2号,看到港大的邮件,说目前正在做我的conditional offer letter,希望我确认一下地址。我当时还没回过神来,就回了我的地址,其他什么都没问。当天下午才兴奋起来。先弄清楚了什么是con offer,之后让港大提前把电子版的发给我。知道主要内容是要硕士期间成绩单,并且平均成绩80分以上,还有硕士毕业证、学位证证明。顺便查了一下中大的申请状态,已经明确被拒。
因为已经在外地工作,于是又请还在硕士所在学校即将读博的同学帮忙办理。办理还是老办法,社会学系和研究生院两个地方,都有模板。不过糟糕的成绩单管理方法再次害了我。办了之后港大收到说成绩单不完整,因为第三年的没有记录。实际上我研三确实没选课,但成绩单上也没任何说明。关键的是早就已经通过答辩了,成绩单上关于毕业答辩的地方依然是空白,没有任何相关记录。
此时学校已经放假,我又特意联系了系里的教务员,让她把成绩单补充完整再开一份,然后跟研究生院联系,让他们在方便的时间再回一次学校帮我办一下。终于搞定,此时已经是7月21号了。
17、申请香港入境许可
因为听说办理很慢,我拿到con offer之后就立刻准备材料申请,还特意申请10月入学,以免时间不够用。填好ID(C)936表、港大担保书、信用卡支付授权书,准备户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offer、简历、信用卡的复印件,寄到CEDARS。户口是落在单位的集体户口里,就到派出所,他们给我一张盖章的户口登记表,就让我自己填一下就行了。
18、UNCONDITIONAL OFFER
7月23号收到offer的电子版,用university number申请港大宿舍,申请了所有4个宿舍:Graduate House, Morrison Hall, PRH, St John?s。本来时间就已经很晚了,网上申请之后忘了传过去offer,到8月中旬才把offer的扫描文件用邮件发过去。不过非常幸运的是8月20号看到Morrison Hall 邮件给我发offer了,双人间。于是赶紧签字之后传真过去,很快得到确认以及hall的一系列通知。第一年搞定宿舍还是很重要的,省的人生地不熟的还要辛苦租房。
学费的事情还真是费了好多神,因为购汇办汇票比较麻烦。最后发邮件给CEDARS申请延期交,很快就被批准了。
收到package之后签好offer和studentship,填好personal record form,寄回港大。8月5号。申请状态转为acceptance。
19、办理逗留签注
入境许可的办理比我想象的快,8月5号收到。然后再拿户口、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入境许可、护照照片、到单位所在区公安局办理逗留签注。寄到香港的那张户口登记表不行,又到派出所打印了一张户籍证明才行。发现香港那边其实不太在乎大陆的户口,所以上次那张简陋的户口登记表也没有问题。
因为通行证是在2009年去香港前在硕士学校所在地办的,说是还要花时间调查,所以要多花一星期时间,一共三个星期。办理了加快,不过感觉就是强制使用EMS邮寄,因为只多交了40元的邮寄费。实际上只一个星期就收到了签注。
20、户口和档案挂靠问题
问了说单位所在城市的人才市场不接受我这种情况的户口和档案,于是决定迁回家。
先到单位集体户口所在单位打印一张户籍证明,寄到家里,家里帮我到派出所办,耗时之长实在让人惊讶,居然说最短要20天才能办好准迁证。至今仍在等。办好之后拿着准迁证到单位集体户口所在派出所,办一张准迁证,这样再拿回家里所在派出所,户口才算完全办好。
档案要挂在家里所在城市的人才市场。单位把档案用密封条封好之后交给我,另外有一个转档回执单,让我带回家里。等待户口落到家里之后,自己带档案到人才市场挂靠,让人才市场填好回执单,盖章,然后寄回单位,表明档案已经成功转交。
21、网络资源
我利用的并不充分,除了港大和中大的研究生院网站之外,主要是寄托论坛和学校的BBS。
寄托上的信息非常多,对我帮助很大。不过寄托的发帖设置我觉得不太合理,帖子太容易沉,所以我发的贴都不太容易得到别人的回复,因为我一般不会自己顶。
学校BBS的信息不是很多,出国的信息居多。不过发帖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沉,所以一般都能得到不错的回答。
22、致谢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女友,我申请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她的贡献,她一直无私的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特别是细致的资料搜集、对我的不断鼓励、合理的建议以及模拟电话面试。
然后要感谢父母,虽然他们不能直接给予我帮助,但他们对我学业一贯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要感谢帮助我办理成绩单和两位同学,一位本科同学,一位硕士同学。他们跑了很多次才完全办好,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我才不需要自己奔波办理。
然后感谢几位经常给我解答问题的同学、师姐,他们都先于我申请成功,因此在申请过程中我经常向他们请教,感谢他们的细致解答。
当然要感谢我的导师和给我的研究计划指导的本系教授。他们帮助我写推荐信,对我的研究计划提出建议。他们的帮助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还要感谢与我一起考雅思的同学,一起备考的过程创造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非常有益。
要感谢我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的两所大学,7年的学习经历是我的人生财富。
最后要说的是,我在8月中旬收到香港入境许可后跟单位辞职,还在试用期内。单位没有为难我,很快捷的给我办理了离职手续。我要感谢我的单位。This is China's first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is very standard, the environment is very good, they work in itself is a very good choice.
中山大学哪些专业有本硕博连读
中山大学本硕博连读的专业只有:临床医学。
本硕博连读就是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一起读,中间没有间隔。
例如,协和医学院的本硕时间博连读:
第一阶段:医学预科阶段,五个学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进行。
第二阶段:基础医学阶段,三个学期,在校本部基础医学院进行。
第三阶段:临床医学阶段,四个学期,在校本部临床医学院进行。
第四阶段:临床实习及科研训练,四个学期,其中毕业前8个月时间为科研训练课时间,必须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题目并通过答辩。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截至2019年7月,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3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有专业学位类别37种,有全日制学生51300人。有专任教师3924人。
百度百科-临床医学八年制
百度百科-本硕博连读
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好了,今天关于“中大博士毕业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中大博士毕业时间”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