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帮手网

您好,欢迎访问成人高考帮手网

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2021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

2024-10-17 23:24分类: 毕业时间 阅读:

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2021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文章目录列表:

1.中国有哪些最著名的科学家
2.我国还有哪些为国家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中国的年轻优秀小说作家有哪些啊,快快快
4.方长安人物介绍

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2021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图1)

中国有哪些最著名的科学家

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茅以升、于敏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3、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4、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5、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百度百科——钱学森

百度百科——邓稼先

百度百科——茅以升

百度百科——于敏

百度百科——华罗庚

我国还有哪些为国家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近代化学,细菌和病毒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和金钱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普及科学的先驱,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郑贞文(1891年—1969年) 字幼坡,号心南,福州长乐县人。1891年3月2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2岁时考取秀才,15岁赴日本留学。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191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郑贞文是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的发起人。翻译和编著了多种自然科学著作,积极将近代科学知识向国内广为传播,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普及科学的先驱。将错综复杂的外国有机化学名词,译成统一的中文用语。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报效中国。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中国天文学一代宗师。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

中国近代和现代经济学一代宗师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州闽侯县。经济学家、教育家。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最高荣誉金钥匙奖;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在北大致词, “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用在奉献”。这是他一生的写照。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历史学说等方面,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中国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林几(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书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两年,专攻法医学,后又在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深造两年。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创办《法医月刊》;建立“法医学研究会。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近代和现代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

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970年5月01日),福建福州人,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先后获得森林硕士学位和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先后荣获“斐陶斐”奖和选为Sigma-Xi最高荣誉会员。为报效中国,谢绝校方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中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中国高等真菌的奠基人,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载入具有世界权威性辞典的唯一的中国人。

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

郑作新(1906.11.18-1998.6.27),出生于福建福州,生物学家,鸟类学家。1927年和1930年分别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学位。获最高荣誉SigmaXi金钥匙奖。这是美国大学研究院奖励学生的最高荣誉。郑作新先生是享誉世界的鸟类学家、动物分类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近代和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鸟类学和动物学界的一代宗师。

福州是中国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中国昆虫学创始人,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

刘崇乐(1901年9月20日—1969年1月6日),出生于上海,父母福州人,原籍福建省福州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昆虫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创始人,中国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他为中国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中国昆虫科学奠基人。

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开拓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奠基人,物理学开拓者和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萨本栋是中国物理学最早成就者,于1937年获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萨本栋比任何一位物理学家都旱被中国中央研究院承认的物理学家,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

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

中国最早生物化学家先躯,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

近代和现代中国电信网络开拓者,数字电信奠基者

因刘宜伦,1913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县谭头镇一个小商家庭。电信网络理论家、教育家。我国电信网络教学的开拓者,数字电信奠基者。1933年 到美国入普度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36年,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37年又在该校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此后又获得哈佛大学奖学金,转入哈佛大学工程研究院学习。1938年,取得通信工程硕士学位。 于1977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技术标准的30/32路脉码调制系统设备及配套专用仪表,为我国通信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开辟了新时代的道路。

中国近代和现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中外思想学家。

朱谦之(1899年-1972年),字情牵,福建福州市人。我国近代和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中外思想文化学家。1916年入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我国中外,通史方面最杰出的学者。他的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九·一八事变发生,使他深感到“以为欲救中国,须根本上从文化着手。深感于民族之不能复兴,乃由于文化之不能复兴。”

中国地震、地磁研究开创者,海洋研究的奠基人,气象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蒋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和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近代和现代天文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13年7月气象科正式开展工作,从此中国的气象事业正式起步,正如蒋丙然所说:“气象一名词,亦于此时在中国开一新纪元”。并为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意大利气象学会名誉副会长。

中国近代和现代石油石化的创造者,石油炼油技术的奠基人

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长乐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石化,石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49年,先后担任石油工程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等职。1982年,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组织科研、设计、炼油等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关,开发了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开创地球物理教育事业,地球物理科学奠基人和开拓者,国际地震波传播先驱者。

傅承义(1909年10月7日—2000年1月8日),福建福州闽侯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名誉所长。 1940年进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进修;1941年获得麦吉尔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6年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助理教授;1947年回国到中央气象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并兼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傅承义主要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包括地震体波、面波、首波、地震射线及地震成因的理论等研究 。

近代和现代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

创建中国人体科学者,核弹和导弹结合技术开拓,奠基者,国防超级电脑开拓,奠基者。

张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祖籍福建福州闽侯县,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一级)。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1982年成功研制“银河”亿次计算机,填补了中国计算机的空白,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组织并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组织指挥了“两弹”结合试验,为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近代和现代小麦育种与遗传开创者,倡导三交和杂交育种科学家之一,小麦肓种奠基者。

庄巧生(1916.8.5-)福建福州闽侯县人,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 被选为美国“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被授予“最高荣誉金钥匙”奖, 1946年10月到北平农业试验场任技正兼麦作研究室主任。庄巧生毕生从事小麦育种与遗传研究,主持育成10 多个冬小麦优良品种;积极探索改进育种方法,是国内倡导使用三交和杂交的少数育种学家之一,在推动数量遗传学和计算机在中国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及倡导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主持“六五”和“七五”全国小麦育种攻关,参加主编《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等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和繁荣作物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河海大学创始人,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海岸工程奠基者。

严恺(1912.8.10--2006.5.7),祖籍福建褔州闽侯,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墨西哥科学院三冕院士,世界著名的水利海岸工程学家。河海大学创始人、校长、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他致力于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事业,为建立海岸动力学、海岸动力地貌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枢纽工程建设、长江口和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学术成就,为江苏和全国水利建设及水利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黄河下游的治理计划》, 站洪水流量计算方法之研究《河槽过渡曲线之规划》,《潮汐问题》,《华东水利》。1957年《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的研究》。1963年《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的报告》,《三峡工程——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水利建设》,《中国海岸工程》,《海港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海岸工程》科研成果奖励,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近代和现代中国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粉末冶金科学创建人,中国粉末冶金科学奠基者。

黄培云(1917年8月23日-2012年2月6日),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粉末冶金学科奠基人,中南矿冶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顾问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1941年抵达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5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院从事博士后工作;为了报效祖国,谢绝导师挽留,于1946年底偕夫人回到中国;1947年在武汉大学工学院矿冶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受命赴长沙参加中南矿冶学院筹建工作;11月1日中南矿冶学院成立,任教授,兼教务长、副院长。黄培云在中南矿冶学院相继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粉末冶金教研室,第一个粉末冶金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第一座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粉末冶金工程中心,国家计委先后批准以该所为依托建设“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黄培云创立了粉末压制理论和烧结理论,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子、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材料,进入了当代国际材料科学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引起了国际粉末冶金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黄培云是国际上最早采用粉末流变理论来研究粉末压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的粉末体应变推迟、应力松弛、粉末体变形充分驰豫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理论,不仅对粉末冶金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力学、流变学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这一理论因而被称为“黄氏压制理论 。为我国第一枚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高超粉末冶金是一门制取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技术,能满足航空、航天、核能、兵器、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领域各种特殊环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他的理论水平领先国际。科研成果奖励截至2012年,在黄培云的主持和领导下,共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30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其他国家奖共7项,省部级奖47项。

中国近代和现代射电天文学开创者,射电天文学奠基者,中国光纤光谱望远镜建立者。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王绶琯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对提高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代和现代中国化学会创立者之一,开创了化学研究实验,中国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译名编审者,执掌国立编译了中国80个学科领域的统一译名首要奠基者。

陈可忠先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生于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宣告正式成立,陈可忠当选为理事之一,又被推为会刊《中国化学会会志》的编辑之一。中国化学会是我国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化学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26年9月,陈可忠由美国完成学业回国,在理学院化学系讲授有机化学。陈可忠在校内极力倡导树立研究风气,最早申请开辟了教授专用实验室,长日留校从事教学实验。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陈可忠任自然组主任兼专任编审。从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至1948年,陈可忠长期任职于国立编译馆,其间执掌国立编译馆达十二年之久。

中国的年轻优秀小说作家有哪些啊,快快快

比较好的年轻作家很多,以下只是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

郑小琼:女,1980年生,2001年来东莞打工并写诗,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诗刊》《山花》《诗选刊》《星星》《天涯》《散文选刊》等报刊,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最佳等选本,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诗刊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2007年获得“利群*人民文学奖”。

代表作:诗歌《黄麻岭》、《铁》、《内心的坡度》,散文集《夜晚的深度》

推荐理由:郑小琼应该是2007年最受关注的80后诗人,先是获得人民文学奖,接着是拒入作协所引起的议论。一个低学历的写作者、流水线工人、打工诗人等等是她之前的全部简历。在某个意义上,郑小琼对诗歌和生活的态度,更像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她的诗歌充满了对世界不公平的挑战和蔑视,字里行间充斥着揪心的力量。

笛安

笛安: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就读于巴黎第四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发表处女作《姐姐的丛林》。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

代表作:短篇小说《莉莉》,长篇小说《芙蓉如面柳如眉》

推荐理由:自发表《梨梨》和《芙蓉如面柳如眉》以来,笛安已经赢得了传统文学的关注。笛安以她的艺术敏感找到合适切入的角度,并举重若轻地完成了她的叙述。她的小说涉及敬畏与谅解,爱情与权力,尊严感与命运承担等等带有终极价值的观念。此种观念表达,通过细腻委婉的叙述而动人如歌。

苏瓷瓷

苏瓷瓷 :女 ,1981年生。1998年医学院毕业,曾在精神病院工作5年。2003年开始诗歌写作。有作品发表于《花城》的刊物。曾获得“春天文学奖”。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入围“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现居湖北十堰。

代表作: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伴娘》

推荐理由:苏瓷瓷的作品不多,出面也不多,应该算是80后最为低调的作家。但就在其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出了她对于文学的追求以及对自己的严厉。曾经在精神病院工作五年的经历,使她的小说习惯于捕捉生活的“非常态”和人性的隐秘癫狂——作者自言“觉得整个社会就像是一座大型的精神病院。”《李丽妮,快跑》等小说的故事以及结局错乱而诡异,这是80后作家写出的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许多余

许多余,1983年生于大别山。曾以柔风、佚名等笔名在多家纯文学报刊发表作品。 获得过数十个文学奖项。2005年出版诗集《柔风的诗》,并在多所高校巡回演讲。受到过莫言、舒婷、白烨等著名作家、评论家的好评。2007年五月组织大型慈善募捐,反响强烈。主要作品有诗集《柔风的诗》,长篇小说《远方》,中篇小说《蚕食》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远方》,中篇小说《蚕食》,诗歌《李白来了》

推荐理由:许多余的一系列反映乡村生活的先锋小说语言粗糙豪放,在注重原味语言再现的地域小说创作中,他一直在寻找一种类似于“根”的本质性精神内核。这些小说没有贾平凹的迂腐气息,也不像余华那样一味刻意强调血腥和暴力,而更偏重于莫言的阳刚,这种气质正是这些年来日渐疲软的当代文学所紧缺的元素。这也正是他区别于一般80后作家的最为明显的特征。《蚕食》中对生存规律的质疑,《远方》中几代人寻找的过程,无不彰显出一个执着的艺术家坚守自我和捍卫尊严的坚定信念。《远方》作为80后中唯一一部纯文学作品入选2006-2007年“中国网络文学节”长篇小说前十强,这也证明了他在小说创作上的非凡实力和潜质。《李白来了》等诗歌在传统的韵味中植入口语、粗口和俚语,酣畅地表达了80后诗人的整体焦躁不安和困惑,集中体现了一个挣扎在物质时代的年轻诗人的抑郁不满和抗挣精神。他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救助,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

刘卫东

刘卫东,网名周语,1983年生,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代表作者,出版有散文集《指尖流水》。

代表作:散文集《指尖流水》

推荐理由:刘卫东的散文,一直在农村、土地、语言、思维、自然、精神等方面精益求精,文字暗香,意境深厚,气势磅礴,出神入化的象征,变化万端语言,有水的灵秀,有海的博大,有理由相信刘卫东很容易成为一代散文大师。

张悦然

张悦然,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2001年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后考入山东大学英语、法律双学位班,后留学新加坡。其作《陶之陨》、《黑猫不睡》等作品在《萌芽》杂志发表后,在青少年文坛引起巨大反响, “新概念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长篇小说《誓鸟》

推荐理由:张悦然的《誓鸟》对自己来说可以算得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在此之前,她是一个“偶像派玉女作家”,《誓鸟》是她的转型之作,其叙述的宏大,题材的广泛,都是她以前的作品中所没有的。这部小说获得2006年小说排行榜也足以说明其创作实力的雄厚。

恭小兵

恭小兵,男,汉族。初中文化。1982年10月9日出生,安徽黄山人。中文界‘80后’概念倡导者之一。5岁进小学,16岁进监狱,20岁触网。04年8月在台湾出版繁体单行本《我曾深深爱过谁?》 04年9月出版青小说《云端以上,水面以下》,04年11月出版残酷青春小说《无处可逃》。

代表作:长篇小说《无处可逃》 中篇小说《恭小兵是我的好兄弟》

推荐理由:恭小兵作为80后概念的提出者,他的创作和经历都可称为一个特异的存在。他的小说的叙述语言散漫有度、快速而又准确、张扬而又隐忍,单刀直入式叙述结构舒缓有致,语言流畅富有节奏,言语幽默,大量运用有悖常理的表达方式。它给我们的思考是:究竟怎样才算是成长?在80后这个群体中,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的把恭小兵当做老大。

李傻傻

李傻傻,原名蒲荔子,生于1981年11月,隆回人。200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南方日报社,被称为“少年沈从文”。在《芙蓉》《散文》《作品》等专业文学杂志发表大量作品,新浪、网易、天涯三大网站几乎同时推出过他的作品专题。2004年3月,在一场关于谁是80后文学代表的大争论中,李傻傻被推向了前台,被推举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首。

代表作:长篇小说《红X》,短篇小说《雪地上的兔子》,诗歌《烟》

推荐语:李傻傻是2004年迅速崛起的80后实力派作家,在《芙蓉》《散文》《作品》等专业文学杂志发表大量作品,新浪、网易、天涯三大网站几乎同时推出他的作品专题。2004年3月,在一场关于谁是80后文学代表的大争论中,李傻傻被推向了前台,被推举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首。由《羊城晚报》出炉的一份最新的80后作家人气排行榜上,李傻傻一举盖过韩寒和郭敬明,排到首位。作为80后中较早成名的作家,他凭借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实力赢得了诸多荣誉。诗歌《烟》中那种痛苦而又揪心的愤恨,《红X》中的欲望纠结,以及《雪地上的兔子》中那种神秘的冰冷气氛,都是他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近两年他虽然有些沉寂,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有“出手”的一天。

小饭

小饭,原名范继祖,笔名小饭,网名石普。1982年4月出生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曾经做过青春文学杂志《花火》主编和《萌芽》杂志编辑。出版有《不羁的天空》《我的秃头老师》《毒药神童》《蚂蚁蚂蚁》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蚂蚁蚂蚁》

推荐理由:小饭的经历是一个传统的文学青年的路子。在写作上,他曾刻意模仿过王小波,之后又换了好几个偶像,如余华、苏童、残雪。小饭曾经激烈地批评过以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作家”,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能获得文学奖项,惟此,才能更正外界对“80年代后”作家只会写些没有深度的“青春文学”的成见。

邢荣勤

邢荣勤,1984年出生于安徽庐江,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学士。毕业后弃理从文,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写作涂鸦。著有杂文集《终结80后的幼稚病》。

代表作:杂文集《终结80后的幼稚病》

推荐语:

邢荣勤的杂文集《终结80后的幼稚病》宣示,“80后的一代”一直被贴着负面标签,但到今年年底,所有的“80后”都将成为成年人,“80后”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该书是对“80后”做一次正向的解读。邢荣勤的杂文有着鲁迅的犀利、粱实秋的幽默、钱钟书的机智,深受读者的欢迎,被媒体称为“80后第一杂文作家”。

孙睿

孙睿,198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草样年华》《活不明白》《我是你儿子》,短篇小说集《朝三暮四》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草样年华》

推荐理由:孙睿鲜活生动的文笔,幽默诙谐的文风,深得京味文学的精髓。常常使人在怅然若失之余又忍俊不止。 作为一个北京孩子,他完全继承了京味作家幽默洒脱的文风,他的小说有着王朔式的幽默,却没有王朔的油滑;有着王小波式的睿智,却没有王小波的炫耀;有着石康式的不吝,却不像石康那样一味地颓靡。

春树

春树,女,北京人,一九八三年出生,80后作家、朋克诗人。已出版长篇小说《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2条命》;短篇集《抬头望见北斗星》、诗集《激情万丈》,主编《80后诗选》。写真集:《她叫春树》。文集《春树四年》。

代表作:长篇小说《北京娃娃》

推荐理由:2004年2月获得过第五界网络金手指的网络文化先锋奖。2004年2月成为美国《Time》的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份子”。2004年6月成为《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人物。 2004年8月年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被认为是“一个有勇气、有斗志的人”。2004年9月应邀前往挪威参加国际艺术节,并接受当地**学院学生要求拍摄了个人纪录片。2005年在挪威放映。2005年获《每日新报》等十几家报纸所评“最具洞查力”作家奖。《北京娃娃》的版权已卖至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芬兰,挪威,日本,德国,以色列,香港,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春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一些得以宣泄的愤怒,以及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们的迷惘和叛逆。春树一直被国内外媒体追捧,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80后朋克作家。尽管她的文学功底欠佳,甚至不及一般的80后作家,她成名的很多因素可以说在“文学”之外。但仅从影响力这一点来看,她还是不容忽视的,她的勇气和不顾一切的直面现实的精神都为世人称道。

王小天

王小天:男,1982年生,陕西人。200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选矿系,大型图书《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策划人之一,主编作品有《1—6届新概念获奖作者作品集》、《第七届新概念获奖作者作品集》,现为《我们,我们》书系执行主编。创作小说有长篇小说《我和妈妈》.历尽5年时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樱桃》备受看好,得到了多名知名文学家,作家,评论家的肯定,被数家媒体推崇为陕西文学的最新代表人物。

代表作:长篇小说《樱桃》

推荐理由:陕西作家断层的声音越来越大,评论界认为,王小天的出现,将打破这一说法。被媒体称为新生代颇具实力的小说家的王小天, 有希望与陈忠实、贾平凹、路遥并称为“陕西四大家”。

姜银

姜银,80后美女作家,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做过编辑记者,曾为唐磊等不少唱片公司知名歌手当过经纪人,横跨娱乐圈和文坛。2006年曾因“短信恐吓姜银”风波被媒体闹得沸沸扬扬,近期热传黄觉已和徐静蕾分手,恋上杨臣刚的绯闻女友姜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寂寞烟花》《银色倾城》等。

代表作:长篇小说《寂寞烟花》

推荐理由:姜银作为一个横跨娱乐圈和文坛两个圈子的美女作家,有着一般80后作家所没有的感受,或许,你会说没有看见她的什么作品,你甚至可以说她压根就不是一个作家。而她的可爱和可贵之处就在于她自己的坦荡,她曾经很坦白很自然地说:“我不是作家”。对于一个敢于秀出自己,敢于展示美的艺人,我们没必要做出太多的非议。在她的种种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美丽的奋斗不息的身影。是处于无奈,还是处于必然。她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拥有天仙的美貌是不够的,上帝的恩赐只属于上帝,而你还得活出自己来。

远观

远观,满族,1981年生,河北承德人,2004年开始有随笔,诗,小说作品收入20余种文学选本,获第三条道路八年诗歌奖。著有诗集《美色》,随笔集《北方笔记》短篇小说集子《迅速集合》等。2006年上榜80作家,被河北日报,新浪,凤凰网,承德晚报,承德广播电视报,腾讯,中国新闻网等60多家网站报道,多家报纸转载。

代表作:中长篇小说《血乳时代》《郝老屁》《又一次见到你》《梦飞瑶台那片红》

推荐语 远观把乡土作品和先锋作品展现了出来,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一些先锋作品把人性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尽管许多人不太喜欢先锋性的小说,但是八零年后的先锋写作探索毕竟是有效的。他的实力和锋芒会慢慢地露出来的。他正在开创自己的写法,他正在突破文学的限制。不用说他是河北80后作家里数一数二的了。

莫小邪

莫小邪,原名马冬玲,1981年升于北京,80后著名诗人。2002年冬开始写作,有小说,诗歌,杂文发表于《青年文学》《芙蓉》等杂志刊物。2003年至今,多首诗歌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新诗年鉴》。2002年任“诗江湖”驻站诗人至今。2003年在国内报刊书写专栏。2004年在新浪开设情感作家专栏。2005年在北京策划“让诗歌回归校园”独立诗歌节。主要作品有诗集诗集《开往大腿的火车》,短篇小说《后海烟民》 《感情不在服务区》《火柴男女》等

代表作:诗歌《两不相欠》,短篇小说《后海烟民》

推荐理由:莫小邪的作品是那种你看了,好像看了又好像没有看过的感觉。就像你看一本满是灰尘的书,却发现你看完后,却没有留下你自己的手指印,这就是莫小邪给你带来的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现在还不能比较完整说出他的小说要表达的意境,好像能触摸,能感受,但是无法说出来,语言相对于张悦然来说,宛如清茶和烈酒的,情淡的你一开始就预想是一场很普通的事,于是就是那样普通,你会沿着你想的得到肯定,看完一遍,你觉得好像没看懂,好像没有这么简单,再来,接着你的心开始有种痛,但是你不知道为什么痛。第三次,你痛得很厉害,因为,莫小邪就是很邪地让你走入一场怪圈,心底有一种软肋狠狠地被她割了一下,没有任何伤痕,是内伤。

侯珏

侯珏,原名侯建军,1984年生于广西三江。主要作品有诗集《在水上》、《地球之诗》,小说《柏拉图的洞穴》等。现为网络编辑,业余编剧。

代表作:短篇小说《柏拉图的洞穴》

推荐语 侯珏的文章具有锋芒之处,虽然很少在期刊上看见他的小说,但是我们敢说侯珏的小说是广西文坛里不可小看的,凭借他的作品,即使期刊再压制,他的作品也是不错的,因为他的小说突破了传统,他敢于用柏拉图的哲学打击一切陈旧的文学俗套,他是一位很有实力的80后作家,一部《柏拉图的洞穴》的文学作品足以使他成名。

廖宇靖

廖宇靖,80后作家。四川省作家,著有《你的微笑》《黄土镇》等。

代表作:《你的微笑》《黄土镇》

推荐语 1987年生于四川绵阳, 16岁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边缘》,之后陆续出版小说及文集多部,获奖无数。已出版专著:《边缘》《零五印象》《单人床》,《你的微笑》即将出版)。2006年,默默无闻的廖宇靖终于勇敢的站在世人面前,经过《绵阳广播电视报》《绵阳晚报》《四川法制报》《中学生》报道。2007年,毫不夸张的讲是廖宇靖成了许多娱乐上的小主角,廖宇靖称是陈晓旭儿子的事件在一片唏嘘声中淡了下去。但是我们读了廖宇靖的作品之后,觉得他的作品很厚重。文采斐然。

张一一

张一一,湖南人在北京。未婚。混迹于文化圈和娱乐圈。写字和创意为生。15岁出版散文集《望不到你容颜》。尔后又敷衍出青春小说《不》。《我不是人渣》和“中国第一部现身说法的炒作学”《一夜成名》等图书多部。

代表作:《不》《我不是人渣》

推荐理由:有人认为张一一是炒作王,光屁股,追求名人,说这说那,其实在这个文学界,有时候大多数写文字的人都难以被挖掘,难道80作家还指望别人给一口水吗?张一一这么做有错吗? 早年做过抢×手的他,给唐磊代写过长篇小说《丁香花》,也碰过无数次钉子。他的自我炒作和标榜虽然不值得效仿,但也不至于全盘抹杀。一个青年作家的成长历程往往是曲折的,他也必须得一直寻找自己的出口,否则他将注定被生活抛弃,甚至不能自理。张一一的成名可以说是他自己思考和奋斗的结果,也是现今这个浮躁的时代,艺术家为实现自我的“突围表演”。并且,他的小说也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文学性的。

韩寒

韩寒,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作为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随后推出《三重门》《零下一度》《通稿2003》《长安乱》《就这么漂来漂去》 《一座城池》 《光荣日》等小说和散文集。先为职业赛车手。

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重门》 中篇小说《小镇生活》 散文《杯中窥人》

推荐理由:韩寒写在他博客上的个人公告是:“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不参加电视专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一个艺术家最难得最可贵的是个性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格,这一点韩寒做到了,因为他有这个资格和实力去做。作为80后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出道的作家,韩寒的身上一直承载着太多的东西,赞赏、批判、妒忌等等。光环笼罩下的他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青年的许多优秀品质,有这些还不够吗?《杯中窥人》中文笔的犀利,《小镇生活》的幽默和错位,《三重门》中机智的语言,一致于直到在现在他的《三重门》仍然是一部没人超越的青春小说。

方长安人物介绍

方长安

方长安,男,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2002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被聘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长江学术》主编,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武汉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湖北省“七个一百”(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工程入选者。

中文名:方长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红安

出生日期:1963年7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代表作品:《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新诗传播与构建》等

人物经历

方长安,男,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2002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被聘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长江学术》主编,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武汉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湖北省“七个一百”(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工程入选者。

主要贡献

主要从事新诗研究、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出版专著7部,合著多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等全文转载,十数篇被《新华文摘》摘要或篇目辑览,多篇收入不同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2项211工程子课题,正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二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武汉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指导教师(2次)等。

获奖

一、科研获奖

1.《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年。

2.《“十七年”文坛对欧美现代派文学的介绍与言说》,第七届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

3.《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武汉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

4.《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2009年。

5.《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与特征研究》,第二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

6.《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武汉大学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

二、教学获奖

1.现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系列课程建设与当代大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培养,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年。

2.《“我们”视野中的“他者”文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2012年。

3.《“我们”视野中的“他者”文学》,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11年。

4.《胡适的编、选、评与现代诗艺探索》,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指导教师,2014年。

5.中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排名第四,2013年。

主持科研项目

1.建国后“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5万,2002.7-2005.7。

2.冷战时期美英对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解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5万,2007.11—2010,12。

3.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万,2009.9-2012.8。

4.新诗经典化对民族现代精神的凝练研究,211工程子课题,5万,2009-2012。

5.近百年文学史著作与新诗经典塑造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5万,2015.6-2018.7。

6.1910-192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西方形象,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20万,2009.7-2012.7

7.中国新诗课程对话式教学探索,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1万,2010.7-2013.7

科研成果

(一)专著

1.《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韩国新星出版社,2001年版。

2.《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台湾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

6.《新诗传播与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7.《传播接受与新诗生成》,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二)合著

1.《延安文艺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审美的神韵》,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三)主编

1.《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合作主编)

2.《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合作执行主编)

3.《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第2卷),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四)主要科研论文

1.论30年代现代派小说,《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

2.外国文学译介在十七年语境中的嬗变,《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4.“十七年”文坛对欧美现代派文学的介绍与言说,《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5.对新诗建构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的现代诗学立场与诗歌史价值,《文学评论》2015第2期。

6.自由对自由的背离,《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

7.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

8.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与文学的转型,《学术月刊》1998年第8期。

9.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学术月刊》2006年第4期。

10.中国戏剧近代转型与日本新剧之关系,《戏剧》2002年第2期。

11.选本对胡适尝试者形象的塑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

12.现代主义文学的超越性,《文艺争鸣》1998年第5期。

13.17年文学的民族性与反西方性,《文艺争鸣》2002年第4期。

14.《中国文学》诗歌选材论,《文艺争鸣》2015年第2期。

15.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学(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4期。

16.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学(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

17.中国现代小说史雅俗论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8.十七年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韩国《中国现代文学》2002年12月。

19.形成·调整与质变,韩国《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4年第6辑。

20.鲁迅的“为人生”文学观与日本文学关系,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远东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版。

21.现代文学的审美超越性与现实的羁绊,《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

22.现代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经典化,《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

23.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

24.《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经典化现象研究,《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

25.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审美形式的批评,《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26.李金发《题自写像》和《弃妇》中的“西方”,《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5期

27.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学术研究》2003年第1期。

28.《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

29.前期创造社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0.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逆转发生论,《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1.以他者话语质疑五四文学非写实潮流,《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2.1949-1966中国对外文学关系特征,《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3.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

34.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人文杂志》1997年第3期。

35.强力原型与郭沫若的《女神》,《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

36.五四文学现代性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人文杂志》2000年第3期。

37.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

38.文学史著中的闻一多形象,《人文杂志》2013年11月。

39.论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边缘性,《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0.晚清文体革命与日本启蒙文学《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41.闻一多《红烛》《死水》批评接受史综论,《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42.论19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3.文化守成与艺术调整,《通俗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44.对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的形式分析,《通俗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

45.中国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求索》2004年第2期。

46.世纪末的探索,《诗探索》1996年第3期。

47.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江汉论坛》1998年第12期。

48.五四文学发展与《苦闷的象征》,《江汉论坛》2002年第9期。

49.死亡之维与新诗研究反思,《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50.《新青年》译诗与早期新诗的生成,《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

51.荆楚文化的现代形式,《江汉论坛》2006年第1期。

52.论《边城》叙述者性格及其功能,《吉首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53.论丁芒归来后的诗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54.对语言现代性的反思,《长江学术》2002年第2期。

55.新中国“17年”欧美文学翻译、解读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

56.新中国初期诗歌中的隐喻和意识(译校),《长江学术》2009年第3期。

57.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新论,《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3期。

58.“在路上”话语质疑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9.论延安小说与五四小说叙述方式之差异,《延安文艺研究》1991年第1期。

60.周立波延安时期小说谈片,《延安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

61.论延安文学的艰难选择,《延安文艺研究》1989年第2期。

62.语言与理解,《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

63.新时期18年文艺鸟瞰,《武当学刊》1995年第3期。

64.冷战、民族主义与十七年文学思潮,《河北学刊》2004年第2期。

65.新诗择取民族诗歌传统之启蒙逻辑反思,《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

66.近20年中国文学入史问题,《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

67.1949-1966年美英解读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思想逻辑,《河北学刊》2010年第3期。

68.1920年代初中国新诗中的“西方”,《河北学刊》2011年第6期。

69.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胡适形象,《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

70.19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化叙事方式,《晋阳学刊》2004年第4期。

71.论闻一多民族主义思想的缘起与特征,《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72.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日本文学影响反思,《福建论坛》2005年第10期。

73.日本文学知识与鲁迅对文学关系的言说,《福建论坛》2007年11期。

74.还原郭沫若诗创作的本真起点,《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

75.一本视角独特的“体贴”之作,《福建论坛》2008年第3期。

76.1949—1966年美英对新中国作家转型现象的解读,《福建论坛》2009年第9期。

77.197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选本论,《福建论坛》2010年第9期。

78.郭沫若《女神》中的“西方形象”,《福建论坛》2011年第6期。

79.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文学现代变迁,《福建论坛》2012年第3期。

80.读者对艾青诗人形象的塑造,《福建论坛》2013年3月

81.角落到中心的位移——选本与戴望舒《雨巷》的经典化,《福建论坛》2015年第7期。

82.冲突与融合——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思想论,《湘潭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83.文体互渗与文学史写作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84.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内容的解读及其特征,《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85.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8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新中国“17年”的传播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87.鲁迅文学观的发生与日本文学经验,《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1期。

88.阅读接受与新诗经典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89.走不出的男权阴影,《文艺评论》2006年第3期。

90.死亡与超越——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新论,《传承与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1.梁实秋诗学论,《梁实秋与中西文化》,中华书局2007年1月。

92.日本审美经验与周作人文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版2007年。

93.文学史编纂的结构性矛盾与陷阱,《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合辑。

94.新诗对话式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探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教材

1.主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参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1917-2010(精编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参编《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好了,关于“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一九年中南大学毕业时间”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成人高考帮手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成人高考帮手网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一九年上大学毕业时间,一九年上大学毕业时间是多少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成人高考帮手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