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帮手网

您好,欢迎访问成人高考帮手网

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选题方向)

2024-11-13 14:37分类: 毕业论文 阅读:

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选题方向)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教育学论文”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关于教育学哲学的论文范文?
2.教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哪些方面选?
3.教育学论文选题方向,教育类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4.教育学论文题目
5.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6.教育学论文: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重境界

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选题方向)(图1)

关于教育学哲学的论文范文?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哲学教育的责任、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的素质和能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漫谈哲学教育

摘 要: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中,哲学教育的责任、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的素质和能力,后者是指:能够对他人和自己的言行做批判性反思,能够很好地思考、写作和说话,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和对话,变得智慧、聪颖、理性、开明、豁达,等等。由於哲学素养具有可迁移性,能够用于许多其他的领域,因此有助于主修哲学的学生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借此方式,哲学教育将能够证明自身的正当性。

关键词:哲学教育;批判性反思;正当性

当代社会,大学里哲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下降。而且,正像R.M.黑尔多年前所提到的那样:“大多数学生并不准备做职业哲学家,它们要做商人、政治家、教育者、牧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几乎可以说包括哲学家之外的任何行当;这些学生中间有大量的人有望达到他们职业的最高级别。”[1]于是,我们必须严肃回答的问题是:哲学教育能够为那些不准备做职业哲学家的学生带来什么?他们可以期望从哲学教育中得到哪些益处?他们为何有必要花费三到四年时间来学习哲学,而不去主修经济、金融、管理、工程等其他更为实用的科目?也就是说,哲学教育必须为自身进行辩护,必须阐明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目标与使命,说明它如何能有助于那些不准备以哲学为职业的学生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认为,哲学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具备哲学素养。具备哲学素养就是指能够对他人和自己的言行做批判性反思,能够很好地思考、写作和说话,能够有效地与人交流和对话,变得智慧、聪颖、理性、开明、豁达,等等。如果这样来解释,具备哲学素养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将来获得事业的成功,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借此方式,哲学教育显然能够证明自身的正当性。

一、传授哲学知识

几乎没有人在完全不懂哲学的情况下却能够很好地做哲学思考,表现出足够的哲学素养。为了要有哲学素养,我们的学生必须获得哲学知识。他们得跟从他们的老师去学习、思索以下议题:有哪些型别的哲学问题?大哲学家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关于这些问题,大哲学家提出了什么样的理论或学说?哲学有多少分支或二级科目?哲学具有自身专门的方法论吗?等等。依我之见,要想打好牢固的哲学基础,哲学专业的学生最好修读以下五类课程。

1逻辑学,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或曰“批判性思维”。我们知道,论证乃哲学之本性,而逻辑学正是有关推理与论证的科学。逻辑学旨在提供区分推理之好坏的诸种可靠的方法,因此它是做好哲学至少是做好当代哲学的一个必要前提。大学本科生至少应该修读两门逻辑课程:“批判性思维”和“一阶逻辑”。批判性思维包含定义理论、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涵盖了有关命题逻辑、三段论逻辑和归纳逻辑的基础部分。一阶逻辑关注命题逻辑、量化逻辑的形式系统及其元逻辑结果。此外,我们还应该通过一些例项,譬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反事实条件句、因果性和似规律陈述,可能世界语义学与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和偶然性这些模态概念的解释,去教会学生如何把逻辑的理论和技术应用於哲学研究之中。当前,在中国一些大学甚至是在哲学系并没有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课程,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加以改变。

2哲学导论类课程,包括“哲学导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哲学的基础性知识,并得到一些基本的哲学训练。

3哲学通史类课程。其中包括“西方哲学”包括“古代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十八—十九世纪哲学”、“分析哲学”、“当代欧洲大陆哲学”、“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例如印度和 *** 哲学。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获知哲学如何从古代发展到当代形态,以及哲学是怎样在西方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分别发展而来的。

4基于人物或经典著作的课程。譬如,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胡塞尔、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蒯因、克里普克的著作,教他们如何去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程颢和程颐、朱熹、王阳明、孙中山、 *** 、 *** 的著作。通过阅读哲学大家的一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深化对有关哲学问题、理论及方法的理解,也可以逐渐学会像大师们那样去进行哲学思考。

5还有一些特殊的哲学分支,例如“心灵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宗教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教育哲学”、“女性主义哲学”、“文化哲学”、“医学哲学”、“商业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哲学的广度与深度。

很显然,在上述所列课程中,有些课程是必修的,有些是选修的。

二、培养哲学的气质和能力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有人想要具备哲学素养,尤其是想要专门做哲学,他必须遵循一些学术标准:

1必须在一个学术传统中说话。

2必须在一个学术共同体内说话。

3必须说一些新的、有所不同的、原创性的话。

4必须对自己的观点做相当系统的论证。

5必须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做出必要的回应。

1和2可以简称为“有根据”或“对话”,3可以简称为“独立”或“原创”,4和5可以简称为“论证与辩护”。如果有人能够做这一类的哲学工作,他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素养,即便他可能不是一位职业哲学家。

我同意以下这样的说法:“凡是‘做哲学’的学生,他都能以自主的方式操练一套理智技能,以便能够在大量问题上达到更大的明晰性。”[2]我将集中阐明下列哲学能力和技巧:分析、解释和理解;对于其他哲学理论和论证的批判性考察;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主张和理论,并对其进行论证;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与同行们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讨论和交流。为此,我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 如何阅读哲学文字

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三种类型的阅读方法:为资讯而读,为启迪而读,为学术而读。如果你是为资讯为读,你会一字一句地阅读一个哲学文字,直至有关世界的某种资讯粘附在你的大脑中。如果你是为启迪而读,你会把哲学文字看作你反思你自身以及你的信念的一种机会。正如爱默生所言,“书籍若是运用得好,是最好的东西;若是滥用,就会成为最坏的东西。什么才是正确的用法?什么是所有手段共同促进的那个唯一目的?它们别无他用,只是为了启迪心智。”“我们听别人讲,是为了自己也能够说。”[3]如果你是为了学术而读,你在阅读哲学文字时就必须非常认真,富有耐心,还要掌握技巧。最后一种读法与前两种读法有根本性不同。

我认为,大多数人阅读哲学文字都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启迪或者为了资讯。如果你是为了启迪而阅读哲学文字,我向你推荐傅伟勋所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其基本框架包括如下5个辩证步骤:

1p [所谈到的作者],譬如老子,实际上说了什么?……

2p在他实际所说的话中,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p实际上所说的话是否在表达上和意义上足够清楚?如果不是,如何弄清p真正想要说什么?

3根据p实际上所说的话以及想要说出的话,他可能会说什么?为了澄清或查明p想要说的是什么,我们尽可能寻找p原始说法的所有可能涵义,然后筛选出那些在诠释学上最具重要性的涵义。

4考虑到p实际上所说的话、真正想要说的话以及可能会说到的话之后,他应该说什么呢?……

5假设p仍旧在世,如果在考虑完实际上所说的话、真正想要说的话以及可能会说到的话之后,p能充分意识到他本应说什么,他现在一定会怎么说?……[4]

傅伟勋把这五个步骤或层次简称为“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和“创谓”。爱默生说过,“不仅有创造性的写作,还有创造性的阅读。”[5]在我看来,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法,特别是一种为启迪而读的方法。练习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可以使我们的哲学阅读活动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接近哲学创造的大门。

2. 如何对其他哲学家的主张和论证做批判性思考

当我们阅读一个哲学文字时,我们并不只是为了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他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或者至少是有道理的”。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必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所讨论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他讨论的或许是一个所谓的“大问题”。譬如,有独立于我们的心灵而存在的外部世界吗?我们如何知道有关这个世界的知识?何谓真理?何谓因果关系?我们是否具有自由意志?什么样的不均等是不公正的?语言何以可能?或许是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譬如,如果你不能证明在自己的心灵之外存在某种东西,你还能够继续相信有一个外部世界吗?

2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或理论是什么?譬如,作者可能主张:有一个在我们心灵之外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具有自由意志;我们当然知道有关外部世界的某种东西;有关外部世界的怀疑论是错误的;计算机不可能完全跟人一样思考;专名是没有涵义的严格指示词。

3作者用于支援其主张或理论的理由或前提有哪些?除了明确陈述的那些理由或前提外,他是否运用了其他预设、假说或未经明示的前提以支撑他的论点?所有那些明示的或未经明示的理由或前提都是真的吗?或者至少是合理且可接受的吗?为什么?

4作者是如何运用他的那些明示的或未经明示的理由或假说去论证他的主张或理论的?换言之,他论证其主张或理论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借助于某种结构图来演示他的论证?他的论证可靠吗?他的论证中存在无效推理或谬误吗?如果有的话,又是哪一种?错在哪里?

5他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核心概念是不是足够清晰、精确和严格?或者,它们都相当模糊、含混且容易产生歧义?那些概念在他的论证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该如何去正确地界定它们?

6作者的主张或理论是否能得到足够强的支援?它本身是否是真的,或至少是合理且可接受的?

7如果作者没有为其主张或理论提供足够可靠的论证,我们是否能够替他建构其他的论证去支撑其主张或理论呢?

如此还可以继续下去。通过思考所有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我们可能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我们改进并发展了作者的主张或理论及其论证;另一种是,我们否定了作者的主张和论证,然后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主张和论证。

我用两个简短例子来说明上面提到的步骤3和4。

论证1:一位粒子物理学家开玩笑说:自1950年以来,所有费米子都是在美国发现的,所有玻色子都是在欧洲发现的。不幸的是,希格斯粒子属于玻色子,因此,它们不可能在美国被发现。

在物理学家的玩笑中,他运用了一种糟糕的论证,因为他悄悄地把一种错误预设作为其论证的大前提,即:如果x至今尚未成功地做到y,则x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做到y。由此,他的论证可表示如下:

如果x至今尚未成功地做到y,则x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做到y。

美国科学家在过去的60年都未能成功发现玻色子,

所以,美国科学家再也不可能成功地发现包括希格斯粒子在内的任何玻色子。

虽然上述推理是有效的,但其大前提即那个预设是不成立的,故那位物理学家原来的那个论证也不能成立:仅仅从其明示的前提出发不能得出他的结论,而未明示的那个前提却是错误的。

论证2:去年,有6000人死于饮酒,有4000人死于驾车,却仅有500人死于醉酒驾车。因此,醉酒驾车比单纯的饮酒或单纯的驾车更加安全。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论证:它根据不同行为方式事实上造成多少人死亡,去判定一特定行为方式是否比其他行为方式更加安全。这很可笑。在估算两种行为方式各自的安全程度时,我们不仅应考虑它们分别造成死亡的人口的绝对数量,更应该考虑其造成的死亡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类似的谬误在哲学文字中有很多。在阅读哲学文字时,我们应该非常小心那些未经明示的预设或假设,错误的前提,不合逻辑的推理步骤,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去研读哲学文字。

3. 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主张并做出论证

为了具备哲学素养,我们不能只重复其他哲学家的学说和论证,而必须批判性地、独立地思考,以形成我们自己的主张、理论和论证。如何完成这样的哲学任务?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方式:

1每一次只专注于一个哲学问题:越是具体,越有限制,就越好。

由于存在太多的哲学问题,我们必须从中选取一个,然后集中关注所选择的那个问题,并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回答。

2带着批判态度去读其他哲学家在该问题上所发表的作品:选择精要的文献去读。

没有人能够独自地做哲学。采取对话的方式,对于从事哲学来说是必需的。因此,在选定某个哲学问题后,我们必须了解其他人曾经对之说过什么。我们必须去读相关的出版物,并对它们做批判性思考。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得从大量的相关读物中选取精华,这是一件需要资讯和眼光的事情。

3逐步形成你自己在所选定问题上的主张或理论。为了实现这一点,你的思考必须具有批判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想获得成功,你只能如此,别无他法。人生苦短,没有人愿意听或读没有任何新内容和新观点的东西。

4为你的主张或理论构造论证。你必须寻找重要的理由、前提甚或合理假说来支援你的立场或理论。你还必须把它们组织成一定的逻辑结构。然后,你就可以对你的观点提出一种可靠的论证。

5为了避免一厢情愿的思考wishful thinking,要设想你的主张和论证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异议,并预先对于这些异议做出答辩。

6听取你的同学、老师及其他对话者对于你的文章的评价意见,并在认真思考他们的评论之后,反复修改你的论文。

7在研讨班、工作坊以及讨论会上报告你的论文,然后向专业杂志投稿。如果你有天分且足够幸运的话,你的文章会被接受并最终发表。

如果你能够富有成效地进行阅读,带着批判态度进行独立思考,思路清晰地进行原创性写作,你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素养,也就是说,你已经是一位合格的、称职的哲学家了。

通常来说,一位哲学家能够很好地思考,他善于做如下的事情:

· 按重要程度排列他所关心的问题和议题。

· 从大量出版物中选择相关的精要文献去读。

· 对于复杂的资讯进行总结概括并做出合乎逻辑的梳理。

· 对相反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做批判性思考,通晓逻辑及谬误知识,尤其是在自己犯有谬误时能够及时发现它们。

· 确定有哪些情形、行为和政策带有道德性因素。

· 选取受原则指导的路径去解决问题。

· 利用书面和口头形式做有说服力的推理。

· 以言辞清楚而又重点突出的方式撰写论文或计划。

· 当发现别人对于自己的思路提出有效批评时,能够改变原有的想法。

· 承认在信念即便是十分强烈的信念与知识之间存在甚大差异。

· 保持开阔的心胸,宽容对待相反的意见和不同的选择。[6]

如此等等。有人说过,哲学关注的不是“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教条主义者固守他所钟爱的信念或意识形态,然后去寻求能够证明它们的证据或推演过程。相比之下,一位合格的哲学家会跟着自己的思维走:理性的思考把他引导到哪里,他就走到哪里。不同的哲学流派不应看作不同的信念体系,而应视为不同的方法论。哲学是手段而非目的,除非所谓目的就是训练我们的大脑!

三、苏格拉底问答法是哲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还应该开设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譬如研讨班seminar。“Seminar”一词源自拉丁语seminarium,意为“温床”seed plot:培育出某些优良的种子,然后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通常,研讨班有一位指导教师和不到20位学生,大致是这样进行的:

· 指导教师为研讨班选择一个话题或题目。

· 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文字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字通常是某些新近发表的论文或重要著作的章节。

· 学生在研讨课开始前预先阅读所指定的文字。

· 一位学生在研讨班上针对所选定的文字做报告:概述文字内容,做出自己的评论,再提出一些问题,等等。

· 所有学生参与到有关该文字的讨论之中。

· 指导教师控制着研讨班的整个过程:时而提出问题,时而发表看法,时而给出指导,由此引领讨论的方向。

· 在研讨班结束时,所有学生都需完成符合学术标准的有一定长度的论文。

据我所知,研讨课在中国大学遭遇到一些很严重的问题。谈到这些,有些使人难为情:除了那些指定将要在班上作报告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包括研究生并不去阅读课前所指定的文字,他们没做什么准备就来到了教室;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既不提问,也不参与讨论。这种现象的根源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有深远的关系。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努力去改变这种情况。

可以说,研讨班是苏格拉底诘问法的现代版本。后者是“苏格拉底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问题的技术,旨在对于那些不爱思考的人进行 *** 、推动、激发,以使他们意识到:在他们的各种主张或观点之间存在矛盾或内在不协调,他们对于各自的有关思想与行动的原则缺少理性的理解,因此他们需要去寻找哲学智慧。在苏格拉底那里,这种方法被用作挫败自我膨胀的一种有力武器。”[7]苏格拉底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询问:苏格拉底先请对话者阐述一个论点,他会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作为反驳的靶子。 2演绎:苏格拉底从对话者的论点推汇出某些进一步的断言,然后他进而论证说:这些前提隐含着与原有论点相矛盾的推论,对此对话者也会同意。

3驳斥:苏格拉底进而说,他已经表明对话者的论点是错误的,其否定才是真的;他会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支援他的说法。

4归纳:苏格拉底从他的各种特殊例项中提炼出一般命题。

5定义:苏格拉底对由上述步骤获得的有关一般或共相的解释做精确阐释。

因此,亚里士多德断言:“事实上,是苏格拉底真正完成了这两项创新:归纳论证和一般性定义,二者都关乎科学之基础。”[8]

很清楚,研讨班及其原型——苏格拉底方法——反映了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一个问答过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场对话。其中一个人正在寻求理性的洞见与理解,另一个人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知识。他希望能够帮助那位新手。此种对话从学生所寻求的无论什么信念开始。如果他不假思索地重复他所处社会中的道德说教,这位指导者将想方设法迫使他对那些说教进行质疑。如果他所采取的立场是: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对于任何人都是真的或有效的,指导者会尝试另一条不同的质疑路线。这段旅程的终点总是一样:智慧,有关思想与行动的原则的理性见解,因而也是一种更加幸福、更为完整、更有价值的生活。

可以说,以对话的方式学习哲学,将会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他们自己对於哲学问题的回答,进而培养他们在哲学上的能力、技巧和气质,即智慧。

四、结 语

大学毕业时,哲学专业的学生从哲学教育中获得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首先,他们对哲学已经颇为知晓,换言之,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哲学知识。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哲学上的能力和技巧,形成了特定的哲学态度和气质。对於哲学专业的学生从哲学教育中获得的教益,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概括,我喜欢以下概括:

一般性的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哲学,可以通过一种独特的途径,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本领。它有助于人们分析概念、定义、论证及问题。它有助于人们组织观念和议题、处理价值难题、从大量资讯中汲取精华。它有助于区分不同观点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能发现对立观点之间的共同立场。它还有助于人们把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视角综合为统一整体。

交流技巧。哲学特别有助于人们发展表达与交流上的能力。它提供了有关自我表达的一些基本工具,譬如,通过精心构造的、有系统的论证以表达思想的技巧;这些工具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或者使用得并不广泛。它有助于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独特性,有助于人们解释棘手的问题,有助于人们在写作和说话中消除含混与模糊。

说服能力。哲学训练人们构造清晰的陈述、健全的论证以及切题的例项。因此,它有助于人们形成说服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学会建构和守卫自己的观点,欣赏存在竞争关系的那些立场,并有说服力地表明为何我们认为自己的观点优于其他人。这些本领不仅可以通过哲学上的阅读和写作来发展,而且可以通过教室内外的哲学对话来培养,后者是完整的哲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写作技巧。许多的哲学课程都教学生如何去写作,而且平常布置的许多哲学文字都是无与伦比的文学短篇。哲学通过对困难的文字进行考察而教会人们进行解释型写作,通过强调要公正对待不同的立场而教会人们进行比较型写作,通过发展学生确立自己观点的能力而教会人们进行论证型写作,通过用具体例项——它们是哲学概括必须系于其上的锚——详细描绘而教会人们进行描述型写作。于是,结构与技术会在哲学写作中受到强调。原创性也会受到鼓励,因而学生通常都希望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想。[9]

显然,所有这些能力和技巧正是博雅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培养人们具有相应的能力和气质,以期能够通过理性探讨在事实、理论、行动等问题上尽量达成一致。显然,这些能力和技巧具有可迁移性,它们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任何行业。用前面所引的黑尔的话来说,除了做职业哲学家外,除了哲学专业之外,主修哲学的学生也适合去做商人、政治家、教育者、牧师、律师、记者、公务员,几乎可以说囊括了哲学家之外的任何行当。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有望达到他们职业的最高级别。这就是说,从哲学教育中获得的那些哲学上的能力、技巧和气质,非常有助于主修哲学的学生拥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对於哲学教育的最好辩护。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教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哪些方面选?

教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国际教育与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等几个角度来选择。

教育学选题的方式

1、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

2、确定选题的大方向。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

3、确定选题范围。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

教育学论文选题方向,教育类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最近,关于教育类的论文,有人提出了如何选择问题的问题。 为此,双清学术出版社总结了10个选题方向给大家。 大家在写相关论文的时候,请作为参考。

1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数字教材开发与教育应用、设计与实施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活动2 .教育公平研究:测量方法、评价体系、改进机制3 .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4 反馈机制、评估机制5 .构建终身教育体制6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7 .学生才能预测体系、人才筛选机制8 )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引导、情绪管理、生理等9 )教育伦理、道德10 )特殊学生教育探讨)自闭教育、智能教育以上

另外,双清学术出版社《教育研究前沿进展》中的英文期刊正在征稿。

征稿范围:教育理论前沿、教材教法、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管理、考试评估、大学论教学、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经济等方面的研究等。

目前,期刊面向教育学者、研究生、各界教育工作者、老师、专家学者,以及博导、硕导等教育领导、课程研究者、课题研究者、教育科研人员等征稿。

对于本刊认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在修改到可以发表的程度之前,期刊将提供多次修改机会。

报名方式1 :将论文发送到paper@qingpress.com编辑邮箱

征稿方式2 :登录期刊官网book020直接投稿即可!

教育学论文题目

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

 教育是对人的完善,就是实现人的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统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你会喜欢!

教育学论文题目1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教育学论文题目2

 1、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4、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5、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教师的素质研究

 7、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8、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9、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10、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11、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12、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13、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14、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5、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6、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17、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18、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19、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20、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21、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教育学论文题目3

 1、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教育学论文题目4

 1、教育资源差异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2、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4、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义务教育决策的影响

 5、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7、绿色教育视野下华德福课程思想研究

 8、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9、HW公司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研究

 10、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11、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2、教育信息化中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研究

 13、基于教育传播学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研究

 14、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5、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16、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17、盲聋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18、后平权时代美国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

 19、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20、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21、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研究

 22、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城乡差异分析

 24、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6、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基于体感交互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28、心理游戏在中小衔接心理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29、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30、数字化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课堂实践研究

 31、云南边疆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干预研究

 32、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4、县域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二战后台湾原住民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36、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7、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38、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9、孟子人性论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40、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41、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42、基于儿童本位理论下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研究

 43、农民工随城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4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5、新媒体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网站建设研究

 46、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47、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4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需求与胜任的分析

 49、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程观形成的叙事研究

 50、凉州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1、智能教育物理平台中基于前向推理的解题子系统的研究

 52、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

 53、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

 54、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55、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56、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57、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58、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

 59、教育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60、中国民办培训教育办学规制问题研究

 61、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62、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分析

 63、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6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65、美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6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

 6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求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8、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9、中芬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70、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71、湖北省黄梅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72、聋哑学校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73、盘锦市农村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74、后现代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75、延边州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

 76、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77、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8、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79、黑龙江省教育考试机构发展改革研究

 80、武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81、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研究

 8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岗教师教育信念研究

 83、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84、基于政策视角的广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8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研究

 86、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87、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88、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89、解构基础教育的性别迷思

 9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

 91、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9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93、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

 94、台湾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评述及启示

 95、教育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供给及均等化影响的研究

 96、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阶段酸和碱教学研究

 97、全球化时代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研究

 98、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99、农村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现状及救助对策

 100、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

 10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0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103、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

 104、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105、教育不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106、无锡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0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0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同城待遇研究

 109、洛克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10、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111、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

 112、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1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114、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

 115、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

 116、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117、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

 118、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119、我国青少年的孝道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1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需关系研究

 121、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

 12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影子教育治理的政策研究

 123、日本对非洲数学和科学教育援助研究

 12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5、S教育培训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26、民国时期福建省教育视导制度研究

 127、基于学校教育视角的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

 128、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129、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130、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

 131、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13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

 13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

 134、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135、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36、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137、教育手段的正当性研究

 138、同侪互助在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的案例研究

 139、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资源设计与开发

 140、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41、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42、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143、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教育观念的变迁

 144、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14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146、基于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47、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148、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

 149、新疆沿边经济带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50、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151、沈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152、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案例研究

 153、话语视角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反思

 154、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55、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56、论教师的教育习惯及其更新

 157、国家教育考试舞弊防治及其改进研究

 158、外来务工者子女自信心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159、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160、夏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61、中美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162、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3、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与开发

 164、中韩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165、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166、我国农村离异家庭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167、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68、经验道德认识论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169、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通用12篇)

 写论文关键的一步是在结尾附上致谢词,用于感谢在校学习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和支持的人,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份论文致谢吧。那么论文致谢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1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谢在我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耐心给予我指导的卢文婷老师,没有她的帮助,我无法如此顺利的完成自己的论文。从最早的选题到最后的定稿,每一步都因为卢文婷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才能够让我完成人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毕业设计!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2

 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向我的导师xx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因为在论文在撰写时,无论从前期开题,以及后期的撰写,都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要想从一个比较少研究领域做探索,必须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她总可以用她渊博的知识,以及坚韧的意志品质,每次在逆境中帮助我完成本论文,老师的优秀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将伴随我的终身,鼓励我向学术的领域无畏前行。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是我的父母给予生活和精神的上得巨大支持,他们不愿无悔的付出,是我能收到如此好的教育的基础。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更不能完成学业。希望以后能学有所成,报答他们。

 同时也感谢前辈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研究,您们的研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最后,感谢曾经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的支持和陪伴,让我人生变得更加多彩。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3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落下帷幕。回首往昔点滴,在我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良师益友,他们陪伴我、鼓励我、帮助我,与我一同走过了最难忘青春年华。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在我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导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从最初的选题方向到论文的框架结构、理论支撑、案例分析以及作品的安排都给了我合理的建议与指导,这些都为我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与导师相处的三年中,他渊博的知识,对专业执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凡事亲历亲为,力求尽善尽美的精神,都深深的影响了我,也教会了我很多。同时,我也要感谢学院诸多老师曾经的悉心教诲,让我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学长、学姐以及共处三年的同窗好友。他们非常优秀,又十分勤奋,保有着一颗对专业的热忱之心,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总会在我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并时刻激励着我向上前行。因为有了他们,我的学习、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

 另外,感谢一直以来陪伴我的父母,谢谢他们多年来的呵护与支持。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4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两年半的光阴已飞逝而去。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首过往,哭过、笑过、努力过、失望过、有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感激。感谢一路走来陪在我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和家人。因为有你们的加油和鼓励,才让我充满信心和斗志,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迎接困难和挑战。

 在漫长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过我最多关心和指导的莫过于我的导师胡成副教授,胡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待人和蔼,每一种品质都令人钦佩并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我将铭记于心。从最初的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再到数据选取与论文的撰写,直至最终的定稿,胡老师在每一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并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在此,我要向胡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两年半的生活中,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一路相随,给了我难忘的友情,并温暖着我前进的路,分开在所难免,有缘再聚,真心的祝福你们。另外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是你们的爱让我更加的勇敢和坚定。

 最后,要感谢在百忙之中对论文进行评审和指导的各位专家、老师,你们辛苦了!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5

 时光荏苒,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伴随着毕业论文的完稿即将画上句点。细数在安财两年多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艰辛,也有快乐;有付出,也有收获,但此时此刻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裘丽娅教授。本论文从选题、收集、撰写到成稿,无一不是在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受益终生。回想两年来裘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导,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态度,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我将永远铭记。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其次,我真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员王治老师以及会计学院其他老师,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给予我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予我的支持和包容,感谢室友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他们深切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审视两年半来的学习成果,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本论文的完成并非终点,前路漫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必将继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6

 为期四个多月的毕业设计终于结束了,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真心的感谢指导老师xx老师,感谢他能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在资料上的大力提供,在设计思想上的指导,在编程方法上的帮助;更要感谢他在我遇到技术困难挫折,心情沮丧时的鼓励。我相信他的教导一定会在今后我的工作学习中鞭策我不断前进。在进行整个毕业设计以及书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孙老师都给予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帮助作者纠正和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在此衷心的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xx老师!也同样的感谢我的朋友们以及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正式因为他们的帮助才使得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还要衷心的感谢xx的所有老师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实践的机会!感谢母校给了我这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设计结束了,我也将跨入新的未知的生活,然而学无止境,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前进,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同学们致以真挚的谢意,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谢谢你们!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7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8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朿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汕然而生,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在这三年时间里无私奉献的老师、互相帮助的同学以及做我坚强后盾的家人。

 酋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谭吉华教授。本人有幸在谭吉华教授的指导下深造三年,这三年,谭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潭老师的悉心指导,谭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柘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谭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谭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其次,我衷心地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本人所取得的成缋与进步与你们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你们渊博的知识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深深地激励着我,虽然有的老师没有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是在开题和预答辩的吋候给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在此,我衷心地表示感谢。

 再次,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20xx级思政班的同学们,正是由千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我,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保障以及心灵上的抚慰,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学业。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9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独坐在湖南师大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可闻到不远处桃子湖的鸟语花香,遥望那儿的柳绿桃红,思绪飞向三年前。至今犹记研究生入学复试时教授们的问题:“你为什么工作那么多年后还考研? ”、“你为什么选择高等教育学? ”选择高等教育学这个专业纯属偶然和对“高等”两个字的误解,工作12年之后重新求学却是必然。源于内心深处那些萌动的种子,欣欣然的单纯的急求养料以供其成长。多么想不中断这样富足(精神上)的学习生涯,怎奈时光的脚步催促着我暂时告别这么美好的校园。在此,我怀揣着无比真诚和神往的心,感谢三年来无数给予我帮助的人:首先我要感谢一个很特别的人——谢姣娣女士。感谢她一直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生存在宇宙万物间,感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感谢她能坚守自己的阵地、自己的底线,向着人间美好的天窗眺望,能自觉地屏蔽一些人、事、物,良性发展着自己、丰富着自己。

 人,是学成的,更是教成的。无限感谢我的恩师——张楚廷先生。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对先生的感激之情。先生的大师风范,睿智的言辞,幽默的表达,自信的态度,让我无数次在他的课堂中沉醉深思。选择这一课题,既是基于我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的感性认识和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积累,更是得益于先生关于高等教育人本哲学和教育公理思想的启迪。先生对这一选题价值的高度认可给了我研究本选题的信心和动力。

 当我的论文开题遇到阻难时,他极度自信并极度信任我的支持我写这个选题,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克服困难,挑战难题。感谢先生长者般的帮助和期待;感谢先生在我对论文懈怠时的宽容和理解,让我自由成长。这一点,对于在传统教育里“浸泡” 了几十年人,是多么的宝贵!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浓厚的人文氛围让我享受着高层次学习的轻松愉悦。教授们博学善思,严谨治学,成为我学习的措模与典范。我由衷感谢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全体教授们。

 感谢高晓清教授的善意教诲,感谢刘旭教授每堂课都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和辩驳的机会,感谢张传燧教授激情而博学的讲学,感谢常思亮教授的温和教导,感谢方明军副教授师姐般的引导,感谢刘要悟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感谢教科院所有老师们(包括樊杰、宋明、周莹、李雯婕老师等等,是她们把院校的信息即时传达给我)。还要特别感谢刘铁芳院长和黎利云博士。刘铁芳院长在千忙万忙中阅读我的拙文,并指导我如何修改论文,我无甚感谢。黎利云博士——我的学长,他是个很有激情,很有见地,很有学识的人。

 感谢和他的每次对话,感谢他对我论文的详细批阅,悉心指导,和无数条优美的建议。没有他的“神奇手”的点拨,我的论文探索之路会失去方向。万分感谢我的同窗好友:谭跃林,陈智媛等。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经由我们一游桃子湖、二爬岳麓山、三走湘江边之后,都会灰飞烟灭,只留下心旷神怡、精神愉悦,感谢她们的陪伴。

 感谢林xx、姚xxx、肖x、徐x、吴xx等美女博士师姐们,感谢她们对我学术上的启发和帮助,感谢有缘和她们认识、交流。感谢刘 、兰x、唐xx等同门师妹们,感谢这么美丽的校园里与她们相遇相识,虽然只有不多的几次交谈,她们的存在已经丰富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我的某些灵光一现也来自于她们。感谢赖万青同学,为我做的一切。感谢专业负责人刘瑶同学三年来细心、耐心的为我们服务。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10

 写到这里,意味着的绝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结稿……此刻,我的心情很复杂,既有欣喜,又有担忧,但更多的是瓶颈。回想两年前,那时候自己刚踏入研究生殿堂,自己又能在一次沐浴在温馨的校园中,而目乏眼之间,我又要再次启程了。在此,要特别感谢那些曾经给过我帮助和我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支持与促进的人们。

 感谢我的恩师一一教授。老师既注重培养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手把手的教予我们很多实践操作能力,让我们知道不仅要动脑,还要学会动手;从老师身上,总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来不及用语言一一表达的东西。老师的恩情,我将铭记在心。

 感谢评阅论文和参加论文答辩的苗元江老师、陈建华老师、杨琳老师、罗良针、王自强老师、杜志强老师等各位老师,是您们在对我论文的质疑和批评中,让我更加明确了航行的方向,您们就是照亮我航行路线的灯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应该感谢的是我那依旧操劳着的父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让我有机会在校园里待到快而立之年。终于,带着点点期待我要毕业了,他们也可以歇歇了。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门一一团队的冷淑敏、曹艺、周少仙以及所有成员/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家彼此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感谢我的舍友、同学和好朋友,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天空才更加明亮,感谢你们的不断包容和激励,让我一路走来,走向更好的明天,我们都要加油!至此,人生的篇章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我满是好奇,又有点志;^、,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我唯有一步一步,继续探索……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11

 本研究是在导师霍行琪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认真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恩师在生活和学业上对我严格要求,特别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中期再到定稿,无不倾注了导师的大量心血。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诚恳的做事态度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导师致以深深地敬意!真诚地感谢石鸿儒老师、谭玉霞老师、刘志红老师等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老师对本研究的指导并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从本论文的选题至论文的完成都饱含了他们许多的辛劳,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研究的访谈和问卷的发放过程中得到石家庄学院李壮志教授、河北体院刘振忠教授以及沧州师院卢斌等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教育学论文致谢万能 篇12

 论文写到致谢,也就意味着即将向我的硕士研究生生涯说再见了,回首这过去三年的学习经历,想想完成这篇论文的时光,心中感慨良多。

 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身心也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开始为选题困惑,后来又为文章结构所累,再就是对论文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提出合理的参考性观点时又遇到了思路的瓶颈,同时在这个过程了发现了自己知识沉淀的不足,和对理论及文字的驾驭力的欠缺。不过对最终论文还是成型,深感欣慰,这其中也的确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和付出。只是自己所有的知识素养只能支撑自己写出这种水平和高度,希望在今后的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能有更大的提高和更深的见解来使自己的观点得以完善。我满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身边所有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和家人。不知道“感谢” 二字是否可以表达心底那份最深的情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彭继红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视野雄阔。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他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彭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彭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彭老师!

 其次,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公共管理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刘建荣老师、陈文珍老师、高志仁老师、高绍君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再次,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谢谢!

;

教育学论文: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重境界

教育学论文: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四重境界

  内容提要: 比较教育的危机在于高水平研究的匮乏。比较教育乃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根据文化理解的程度、研究方式及成果水平的不同,比较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四重境界?,即文献综述式入门级?、模型或理论指导式专家级?、数据挖掘式高深级?和融会贯通式大师级?。这四重境界既是四种不同的研究类型,也是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比较教育要维护学科尊严、赢得学科声誉,就必须由初级水平向高深水平不断发展。

 关 键 词: 比较教育危机 文献综述式 模型或理论指导式 数据挖掘式 融会贯通式

 比较教育的危机不仅是身份危机,更是生存危机。危机的实质在于研究的层次和成果的水平不高,缺乏学科特色和独特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研究方式与策略过于单一,大多数研究和成果采用的是文献综述的方式;另一方面,比较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的文化理解意识淡薄,程度尚浅。正因如此,研究成果多数未能把握和理解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的本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比较教育研究丧失了文化理解的自觉和努力。比较教育本质上是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 ?其本身就代表了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互相理解其教育体系的可能性,这也正是比较教育学产生和存在的合理基础之一?。[1]顾明远先生指出:?要想认识和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教育,非了解和认识该国该民族的文化不可。?[2]

 根据文化理解程度、研究方式及成果水平的不同,笔者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四重境界?,即文献综述式入门级?、模型或理论指导式专家级?、数据挖掘式高深级?和融会贯通式大师级?。我们应该遵循这种循序渐进的路径,着力于研究方式的多元化和研究成果的高深化,以此推动比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第一重境界:文献综述式入门级?

 比较教育研究者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认识待研究的教育现象。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者来讲,最重要且最现实的媒介应该是各种文献和统计资料。埃德蒙?金(Edmund King)就曾指出,比较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和功能就在于搜集、筛选出一些特殊的知识和简介并为之增添分量,以便为热心研究各种不同背景中施行教育实践的人们提供信息,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锐性。[3]因此,文献综述式可以被看作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重境界,亦即?入门级?。

  (一)文献综述式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内涵

 文献综述式比较教育研究主要是指从事比较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各类文献资料进行加工与组织,从而对研究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提供信息和观点。在收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文献研究的初衷。由于研究者缺乏对文献资料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因素的自觉挖掘和把握,成果呈现往往以描述介绍为主。

(二)文献综述式比较教育研究者的基本素养

 提高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是任何社会科学领域展开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比较教育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文献综述式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搜集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是比较教育研究者最基本的能力。研究问题并非建造空中楼阁,而是要在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马克思指出:?只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根源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会被简单地归纳为某种经验的事实。?[4]因此,对于比较教育研究者来讲,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应该提高自身搜集资料的能力,保证资料内容的全面性、翔实性、代表性和可比性,不能仅仅满足于二手资料,甚或忽视资料的搜集而自说其话。

 2.驾驭资料的能力。当面对众多的研究资料时,研究者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资料的能力。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完成资料的搜集工作后,还要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性质以及自身的研究目的,选取恰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筛选、组织、分类和描述,注意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以及辅助性资料之间的平衡,并且始终秉承科学的和客观的立场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三)文献综述式比较教育研究的特点

 做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熟悉该研究领域,熟悉研究发展的脉络,然后在这个脉络上开展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植入知识发展的长河之中。[5]爱因斯坦说过:?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有用的和深刻的理论果真是靠单纯思辨去发现的。?[6]可以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对于可靠的事实和材料的搜集这一基础之上。因此,文献综述式的研究理应成为?入门级?比较教育研究者的首选。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比较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相当一部分学者对比较教育研究的新方法知之甚少,并未达到深刻认识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而借助文献来进行研究是这一层次的研究者最常用的方式。另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经济方面的原因,导致许多比较教育研究者无法直接参与到研究对象国的现实情境中去研究问题,只能将研究建立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他们所提供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式的研究得出的关于发达国家教育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描述和评论。以我国为例,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比较教育学者较为完备地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并发挥其外语水平较高的优势,引进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这对提高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有不小的影响,在这方面比较教育学者功不可没。[7]

(四)文献综述式比较教育研究的局限性

 文献综述式的研究方法对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作为任何社会学科的初级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主要研究手段,文献综述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常常为研究水平和主观意识所限,缺乏对于研究对象国文化氛围的切身感受。研究者仅仅从文献阅读中不能直观体会和深刻理解教育现象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因素,所做研究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事实的呈现或是一种材料的集合或是研究者个人经验层面的一种理解,甚至只是文本翻译,而没有凸显出研究者本人对于事实或材料背后的根源、实质和隐含意义的深度观察和剖析,因而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均受到严重局限。真正的介绍、翻译当然也需要有人去做,但如果大家都在做这种事情,情况就有点不妙了,因为在这过程中失落的正是对本国教育实践的关怀。[8]目前此类研究成果非常普遍的存在于比较教育研究中,并常常被讥讽为?外国情况+启示借鉴?的两张皮,致使人们误以为比较教育研究者只能停留在?入门级?的研究水平,从事肤浅的重复性工作,得出乏善可陈、毫无新意的结论。这是比较教育研究成果不被学界所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阻碍了比较教育研究向高深方向的发展。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如下: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炳照等主编:《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3、[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34、[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5、[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6、[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本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38、[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9、[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0、[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4、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5、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美]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8、陆有铨著:《骚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年版

 60、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2、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5、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6、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7、傅道春著:《教师技术行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8、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9、[日]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0、胡守棻主编:《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4、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6、曹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77、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78、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79、张玉田等编著:《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0、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3、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8、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好了,今天关于“教育学论文”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教育学论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数据、图表等来源于网络引用或其他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成人高考帮手网,本方将及时处理。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成人高考帮手网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上一篇:教育叙事论文(教育叙事论文3000字)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成人高考帮手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