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案例库建设指南_专业案例分析报告
本科专业案例库建设指南_专业案例分析报告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本科专业案例库建设指南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文章目录列表:
1.本科专业案例库建设指南2.图书馆参考咨询方面的知识
3.食品科学论文
4.关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案例发表取得新突破
6.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 战略目标
本科专业案例库建设指南
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书写通信专业建设新篇章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书写通信专业建设新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网4月24日讯(刘杨)十九载辛勤耕耘,担使命铸魂育人。2019年10月,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开创了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新突破,在学院专业建设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培养一流应用型技术人才一直以来是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构建起了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立足专业优势,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历年来,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始终把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实践实训等建设的深度融合。
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毛敏表示,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和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入合作关系,拥有一支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此外,学院现有的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中心和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中心,以及优质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软硬件条件保障。
据了解,为认真实施好一流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学院实际,深入推进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近年来,学院围绕一流专业建设,先后落实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校企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以质量为导向的课题教学评价机制,以及项目制教学等多项教学改革措施。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一流专业建设新高度
毛敏表示,通信工程专业在建设中,通过创建“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以项目设计为核心,将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其中,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创新学分、高级通信人才创新实践班、全新的毕业作品设计,不一样的实践能力培养等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专业建设中,我们重点是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评体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系主任董昕说。
随着专业建设的开展,围绕专业建设的教研和教改也不断推进。近年来,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围绕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教改立项有10余项,其中“以CDIO为导向构建通信系‘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改项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与企业联合开发的《WCDMA实训》《LTE实训》《现代通信组网实训》等多门实训课程,让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更有特色,更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学院每年还定期举行教师讲课大赛,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参与教学交流和研讨,以此激励更多教师投入教学改革。
建好教师队伍,保障一流专业的高水平建设
为加强一流专业建设,近年来,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中,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通过“外引”和“内培”的方式积极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省内著名高校和企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入校任教,另一方面,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到校培训教师,并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内的通信工程师认证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努力,通信工程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在教学之余,我们积极支持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开发、研究和生产任务,近三年横向科研项目立项数十项,多位教师在企业兼职研发任务。”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主任董昕介绍。
近年来,为鼓励教师及时接触到最前端和先进的`通信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支持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一线项目,并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教师“以新换旧”,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建立一系列规范教学活动的管理办法,如《专职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专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教学质量和教学表现“一票否决制”暂行规定等,以此促进教师队伍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进而保障一流专业的高水平建设。
推进校企合作,开垦一流专业建设新绿地
为推进专业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度融合,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在一流专业的建设中,积极融入企业元素,全面助力通信工程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如:联合企业制定实用性较强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联合通信实训中心;引进企业工程师对师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与企业研发活动;校企联合开设高级通信人才创新实验班等。合作中,校企双方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经验的获取,有机融结合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较好的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
董昕介绍,目前,学院已与华为技术、深圳讯方通信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成立了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实习中心“综合通信实验室”,实训条件在省内同类院校具有领先优势。
“共建协同育人基地,输送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以企业的用人、岗位和技能需求为导向,培养产业和企业急需的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理念。”董昕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完全能胜任通信技术领域中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等工作岗位,可以从事通信系统及设备的开发、应用、管理及维护等技术工作。”
经过多年建设,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通信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众多国内外通信类知名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英特尔、中兴、腾讯、四川省通信设计院等知名企业中,不乏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同时,毕业生进入职场后都能很好的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到工作岗位中。
图书馆参考咨询方面的知识
摘 要〕本文揭示了目前较为看好的新型服务方式——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概念、类型、特性。并就高校图书馆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建立、实施以及完善该服务模式应具备的资源条件作了详尽的叙述。
随着信息的快速膨胀和因特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资源正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具备网络使用能力并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因此,用户可不受任何系统、资源、地域限制来提出咨询,并希望尽快获得可靠的答案。传统图书馆的咨询馆员只能借助咨询台,或者通过电话、通过与用户的面对面交流方式解答读者的疑问,却不能在第一时间解答读者在网上所提出的问题。显然传统图书馆已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随着图书馆网上电子信息资源服务的增加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咨询馆员完全可以实现网上解答问题,将有价值的信息以页面方式推送给用户,既可让用户知道咨询员所推荐的信息资源,也让用户直观地享受到了这一画面,有些疑难问题,咨询馆员也可通过网络与读者“面对面”地交谈解决,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就是当今较为看好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几年来,国外已涌现出许多基于网络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OCLC推出的合作化数字咨询服务(CDRS——Collaborative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美国教育部推出的虚拟参考咨询台(VRD——Virtual Reference Desk)等。目前国内的一些主要图书馆已相继采用此服务模式,如上海图书馆的合作网上咨询服务项目,逐步得到用户的认可。特别是在风起云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为了最大限度、并以最快速度解答读者在使用数字图书馆时发生的问题,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已成为必然,不少图书馆已把在线参考咨询服务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online reference service)参考咨询服务,也称为数字(digital)参考咨询服务、虚拟(virtual)参考咨询服务、网络(networked)参考咨询服务、电子(electronic)参考咨询服务,是指通过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共同浏览等形式满足读者各种信息需求的参考咨询服务。
1 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类型
最基本的在线服务是将大部分读者共有的问题和答案集中起来建立一个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读者可在寻找图书馆员帮助之前,首先参考该数据库的有关内容。如华南理工大学开辟的在线服务系统,该服务系统向校园网用户提供“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查找文献信息”等方面的在线咨询,图书馆员会在最短的时间给予解答。这类系统通常只列有常见问题集,遇到常见问题中没有出现过的问题,读者就无所适从。
目前比较简单和流行的在线服务形式是采用电子邮件、电子表格、信息快报BBS系统、留言板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来实现在线参考咨询服务,通常的做法是在网上设立“参考咨询”链接。如上海图书馆的合作化参考咨询服务就是采用电子表格和电子邮件相结合的方式,读者碰到问题可直接给选定的咨询员填写电子表格,经系统转换后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转送给专家,专家将被允许在一周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答读者的提问。而同济大学图书馆所采用的是BBS的方式来实现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在BBS系统中专门开设一个专栏,读者可将问题直接通过BBS发送上去,而咨询员也通过BBS解答读者的疑问。安徽大学图书馆所采用的是留言版的形式,读者和咨询员都通过此形式提问和解答。此类方式也使用简单的数据库管理,以供检索之用。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和咨询馆员通过登陆服务器进入实时咨询系统,模拟面对面咨询的情景进行咨询问答,这种新的服务形式称为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或者称为实时交互式参考咨询服务。它包括在线聊天和共同浏览两种形式,国外有部分图书情报机构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参考咨询服务。在线聊天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chat软件技术,全世界大约有500家图书馆提供chat Reference服务。此类方式是真正的实时方式,在第一时间解答了读者的疑问,目前采用此软件的有美国LSSI开发的Ask a Librarian Live,OCLC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使用的QuestionPoint 等软件,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实时解答系统也采用了此项技术。共同浏览方式采用的是Co-browsing技术,此项技术在必要时能将有有价值的信息以页面的方式推荐至读者端,使读者能够跟着咨询员的思路,顺着此页面循序渐进,获得最终的解答。此类方式形象、直观,遇到在咨询过程中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咨询价值。
2 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
在线参考咨询服务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咨询服务方式,因而具有三方面的特性。针对性,即根据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信息知识。主动性,即按照用户的专业特征、研究兴趣主动推荐相应的资源。引导性,通过用户交互式查询和知识评价,培养用户个性、引发需求、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灵活性,根据读者的需求,可灵活选择在线咨询服务的方式,在有咨询员在线值班时,我们可以在网上通过提供的实时解答区与读者进行对话,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在没有咨询员在线值班时,读者可以直接进入我们的常见问题库中查看是否已经有了他想要询问的问题的解答。读者也可通过咨询台的email信箱,将问题发送至咨询员,不久他将会得到问题的解答。
3 高校图书馆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实施的内容和步骤(以下简称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3.1.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
3.1.1 专业文献提供
按读者专业需求,提供分类的各种传统介质文献全文内容。其中包括专业图书、专业工具书、专业报纸、专业期刊、专业学术会议录、专业博硕土论文、政府非正式出版物等资料来源。
3.1.2 信息资源检索
以数据库及资源库为信息来源,提供给读者专业数据库条目信息,该类资源由购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及外链数据库等多种资源构成。数据库形式以题录和全文为主。
3.1.3 专题咨询服务
读者向图书馆的咨询部门提出专题咨询要求,图书馆通过专业人员就读者所提问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最后提供专家认定的咨询报告,专题咨询最终形成专题咨询库,以供读者选择使用。
3.1.4 信息导航
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站各栏目知识范围的综合导航系统,也是数字图书馆分布式资源库实现异地跨库无缝链接的具体表现形式。导航链接的站点主要由致力于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单位的特色资源库链接构成。
3.2 在线咨询服务实施的步骤
3.2.1 建立用户资料库
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和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了解信息需求,建立各类用户资料库。例如: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教师用户、科研管理层用户、普通教师用户和博土硕士研究生用户等资料库。此资料库应根据用户的变化情况,适时地补充信息,力求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信息资料库。
3.2.2 建立咨询服务的网络
图书馆可以分三个层次建立起服务网络:基本服务,即门户服务,由一线各阅览室、借阅台工作人员提供;中介服务,提供新资源介绍和资源查找方法(侧重网络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服务,由咨询馆员提供;专业服务,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学科馆员提供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深层次的、有指导意义的信息需求服务。各层次的服务均要做咨询记录,定期汇总到咨询案例库。
3.2.3 开展网上咨询服务
设计虚拟咨询台框架,主要包括 “咨询馆员、学科馆员”、“常见问题解答(FAQ库)”、“咨询案例库”和“咨询服务简报” 等模块。
“咨询馆员、学科馆员”模块主要是有关咨询馆员和学科馆员的信息,主要包括咨询馆员和学科馆员对口的服务内容以及与其联系的方式,便于用户以电话和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咨询。
“常见问题解答(FAQ 库)”模块主要列出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馆藏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常见问题,并作简明扼要的解答。从清华、北大的统计来看FAQ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本馆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流通阅览和咨询服务等。一般读者会遇到这些问题。
“咨询案例库”模块,主要是贮存各类咨询记录,有代表性的咨询问题以及给出问题的查找途径和结果。下面是国家图书馆建立的文献数据库中的一条案例。
咨询内容: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城市相关文献。(委托方:韩国某大学)
接办单位:国图信息咨询中心
查找结果:1.光盘检索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书目44条;中国古代城市书目140条。
2.检索提供相关刊号155个。3.选提刊物55册,复制文献150余页。4.人民日报全文检索检得文献1篇。5.有偿服务
3.2.4 搜集常见问题,可按图书馆情况介绍、流通阅览问题、文献查找问题、信息服务问题等方面收集。
3.2.5 汇总咨询案例,侧重信息利用和检索方法方面问题。
3.2.6 利用相应信息服务软件,即可完成整个虚拟咨询台各模块的链接。
3.3.7 虚拟咨询台的维护、更新,定期增加新的问题和案例,随时报道新的资源和服务内容。
4 在线咨询服务应具备的资源
4.1 人力资源,
参考咨询人员是高校图书馆在线咨询服务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化将是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距离的纽带,而在线服务对他们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既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素质,同时又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技巧。要想提高图书馆在线咨询服务的总体水平,必须提高在线咨询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熟练胜任网上信息的检索和咨询,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信息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研能力,具有发现参考咨询服务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敏锐性,概括升华参考服务实践经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公关能力,与各类信息用户沟通,了解其真正的信息需求;与有关部门沟通,开展协作咨询,积极宣传服务宗旨和服务内容;团结协作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使各个参考咨询服务项目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4.2 完善的技术条件
实施在线咨询服务,需要具备较充足的网络信息源,如相关专业的电子出版物、数据库、联机检索信息源、互联网信息源等;而所有这些信息源的获取要得到完善咨询服务软、硬件系统支持。
首先系统软件应以模块形式实现咨询服务的主动性,主动发布信息、主动预测需求、主动采集并处理信息;便捷性,快速整合各类信息、异构数据库检索等;同时还要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要求,适应各种类型的用户,并根据用户特殊咨询提供服务。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为读者设置的LSSI虚拟咨询台软件,如果一位读者的问题涉及要馆员到目录中查寻一本书,那么这个馆员可以把查到的有关目录屏幕送到这位读者的浏览器中,查寻中每一屏都可以连续传送给读者,这个软件还允许馆员传送任何类型的文件给读者:例如,word文件,PDE文件等。软件系统采用PHP或CGI跨平台技术开发,因此整体解决方案最好能构建在Unix 的系统环境里。
因为在线咨询系统是基于Web界面跨平台应用系统,主要是向Internet用户提供交互式、个性化的在线咨询服务,用户必须拥有独立主机或具有执行功能的虚拟主机,并安装Web Server(IIS、PWS等)。另外为了保证在线咨询服务的时时性和准确性,为远程用户节约了资金,避免因设备的原因产生副面的影响,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网站在使用前要进行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测试,网页兼容性测试,如浏览器、显示器。同时系统在运行中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本系统支持多人同时咨询,而读者和读者之间应该是屏蔽的,即每个读者所看到的只是咨询员,他的提问对象也只有咨询员,避免了读者间可互相交流的非预知情况的产生。考虑到具体情况,对于进入咨询台的读者,该系统应避免排队的方式,让读者一个个等候,而是采用在线读者优先级同等的方式提问,咨询员可选择任何一个在线读者,也可视情况断开与某些读者的连接,
2. 读者可选择不同的咨询方式,咨询员和读者之间可以通过输入文字的方法来进行交流。也可以考虑使用画板传送的方式来转达一些仅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如道路指引等,或者解决部分生僻文字的输入问题。
3. 保存咨询的历史记录;每个读者的每次提问和咨询员的解答都会自动存入FAQ库中,便于读者的查询。当咨询员没有在线时,读者也可以将自己的提问通过电子表格发送到此题库中。
4. 实现基于知识库的管理,该系统能够对内容进行分类,读者可按类别浏览题为题库,除具有文字匹配检索功能外,还将采用专家系统检索,自然语言检索等方式,以便读者快速找到相关的提问。
5. 自动记录读者信息,可对读者进行分类管理;
6. 具有自动提醒读者登录功能,同时显示登录读者的相关信息。
提高网络运行速度也是实施在线咨询服务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网速直接影响着读取速度,而读取速度又与网络设施和计算机的配置有关,网络设施和计算机配置应具备处理各种数字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图表、录像、和声音信息的功能及其功能应达到什么标准,速率达到每秒多少M合适。尤其是对网上的动态数字文献,例如超文本系统由于结点内容的改变,信息资源网址的改变,以及结点之间内容的改变、转移和消失使这种动态文献具有高度的易变性。另外在各种信息载体并存的时代,不可避免遇到格式转换的难题,读者总希望有速度更快、价格更低廉的、质量更高的转换技术满足自己的存贮需求,因此,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标准化问题、升级问题和升级的周期问题、相关标准和协议问题方面的研究有益于在线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
4.3 为咨询人员的定期培训创造条件
为提高在线咨询服务的质量,要求咨询人员不但学会使用chat和共同浏览这样的新工具,而且要求他们将新老工具结合起来,知道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合适,以提高他们的咨询效率。必须为咨询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一方面扩充其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其熟悉咨询服务政策和咨询过程,使之成为信息专家。
综上所述,在线咨询服务尽管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进行的,它仍是一个很费劲的较慢的沟通方式,它需要交谈双方都得具有耐心,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图书馆的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更有针对性的表现,当我们把Web页面传递给读者而使读者振奋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感到鼓舞和欣慰,因为它让读者真正享受到满意的服务。
食品科学论文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篇一
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摘 要: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它也正转向人本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学。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文学,杨立刚.食品安全的环境责任界定[J].生态经济,2009,(6):2-4.
食品科学论文篇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摘 要:文章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探讨专题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设计,总结与归纳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专业课;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案例式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或故事,引领学生对隐藏于其中的特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从而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集讲授、研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优点。在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树立教育新理念的形势下,案例式教学法以其强调实践、创新、合作、对话、交流等适应知识增长方式的新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引入案例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既具有对专业知识体系极强的依附度,同时也具有专业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为避免授课内容与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前沿的脱节,将案例式教学法合理引入食品专业课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师生共同解读、分析、研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有效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食品专业和岗位任职的认知、认可与接受程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针对专业课程性质,合理规划案例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只有把握好案例教学与系统理论知识讲授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较好地认识和全面把握案例问题,并进行正确分析或决策,不能仅为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而摈弃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案例式教学有目的地整合在课程中,包括教学的实施方式、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等。
(二)体现综合学习特点,实现知识重新构建
案例式教学具有双主体的特点,即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相关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教师主动参与设计和指导,尽可能拓展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教师总结,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相互碰撞,知识系统得到整合和重新建构。
(三)重视案例选编工作,不断优化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实施最根本的条件,推动食品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必须提高案例制作水平,并构建丰富、前沿、典型的食品专业案例库。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目标。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就需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具备相关特点的案例。其次,要选择对背景资料描述尽可能详尽的案例。最后,要及时融入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问题。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践与分析
以《食品营养学》为例,课程以?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改善食物营养?为主线,其中,?营养基本原理?与?食品营养?为课程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营养的生理基础、基础营养以及食物的营养价值等营养学基础知识,?改善食物营养?为课程的实际应用部分,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介绍了不同人群的营养、食品的营养素强化、营养与健康、社区营养、营养与农业等内容。
(一)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
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材料和媒介,因此案例式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案例的选取首先要考虑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包括所选取案例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教学时间都要符合教学目标。其次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和现实性。可以通过解剖案例,有效地达到由例及类,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蛋白质时,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及2008年颁布实施的《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等作为案例素材,结合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等知识点,启发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际生产中原料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检测方法的利弊进行深入思考,达到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机结合。最后,引入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教学资源。将国内外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领域涌现的新闻事件纳入教学案例库,拓展学员知识视野。案例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影像、专访等多种形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案例内容来选择,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关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把握案例教学操作环节
专业基础课程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概念性、原理性和基础性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在知识系统性、连贯性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不宜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果一味追求案例的量,而不深入解析案例的内涵,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走入举例式教学的误区。为避免教学案例的简单堆砌与相加,一是要注意教学主体的把握。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挖掘案例的内涵,并融入到课堂研讨之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案例中,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钻研,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和结论,在案例讨论环节,更要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在思考与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案例引入时机的把握。对于食品专业基础课而言,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教学仍应沿袭传统的讲授式、解析式教学法,教学案例最好在归纳性与总结性教学环节适时引入,以巩固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适应性。例如,在学习完营养学相关基础知识后,以?营养与健康?为案例教学专题,引用?七十年代美国医学科学院对河南林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近几年我国进行的生态学调查报告?、?糖尿病病人一日食谱?等为案例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研讨主题,将六大营养素生理功能、代谢特点、膳食调查、饮食习惯、营养干预等重要知识点通过专题式案例教学依次展现出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构和整合,完成由?讲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型。三是案例适用性的把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应选择基础性或中等难度案例。其二,教师能否完全把握,例如教师对案例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到位,对学生讨论的进度和方向能否很好的控制和引导。
(三)避免易出现的问题
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精选的案例材料等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往往会出现高投入低收效的结果,为了避免案例教学的低效率事件发生,首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取案例,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的物质准备、预案的设计等。其次,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开放式与研讨式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将资料查询、案例搜集、问题设计等开放性任务布置给学生,同时附带一些思考题以便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在进行案例讨论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很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控制和干预,使讨论回归主题,以完成各阶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阶段是学生受益和展现教师授课艺术的关键阶段,对于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案例总结分析时,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忌过分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要把握好分寸,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吴俊,杨安运,罗蕾蕾.军需专业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探讨及实例分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2.
[3]宋军.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孙远明,余群力.食品营养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5]印祺,杨雄.军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案例式教学研究[J].社科纵横,2007,(1).
[6]候锦芳.案例教学法在Lectora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9).
看了?食品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
2.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3. 食品科技论文写作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
关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都学些什么?
属于交叉学科: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为应用拓展性学科。此外还需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学习数学建模软件及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知识结构是二专多能复合的跨界人才(有专业知识、有数据思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怎样?
根据领英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最热职位人才报告》显示,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运营和数据分析是中国护理万网行业需求最旺盛的职位。
目前国内有30万数据人才,预计2018年,大数据人才需求将有大幅增长,高端人才如大数据科学家的缺口在14万至19万之间;懂得利用大数据做决策的分析师和经理缺口达到150万,数据分析师现在需求就很旺盛了,2年工作经验的月薪可达到8K,硕士学历的数据分析师月薪可达到12K,5年工作经验的可达到40万至60万元。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重视数据的机构已经越来越多,上到国防部,下到互联网创业公司、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大数据项目来做创新驱动,需要数据分析或处理岗位也很多;常见的食品制造、零售电商、医疗制造、交通检测等也需要数据分析与处理,如优化库存,降低成本,预测需求等。人才主要分成三大类:大数据系统研发类、大数据应用开发类、大数据分析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报考建议:
1、当下企业用人现象:一个专业集群对应一个行业热点。大数据是交叉学科,走的是“复合型”培养路线,行业内从事相关职能的人专业背景各异。大数据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在探索中,如果直接从各专业人才中遴选学苗开展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会更适合一些,直接开设本科阶段的教育还相对不够成熟。
2、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存在差距。由于教学大纲更新不会太及时,大数据人才7年毕业(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后,所学恐怕落后于行业发展。
3、大数据人才的典型胜任特征:善于做需求分析、写代码;善于与人沟通,喜欢探索未知;需要根据数据推演、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有数据思维;需要持续保持学习状态;内性格上能动能静。
4、不同办学层次的院校开设此专业,培养模式会有差异。例如,高职类院校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会跟多偏向于工具的使用,如数据清洗、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可视化等相关工具的使用;本科院校会倾向于大数据相关基础知识全面覆盖性教学,在研究生段则会专攻某一技术领域,比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商业智能、人工智能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案例发表取得新突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中国经济日益蓬勃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的大背景下成立了国际商业案例中心,致力于推动商学院的案例库建设和案例研究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和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原版教材,融合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和中国企业的成功实践,创建了独具特色、贯通中西的工商管理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国际商业案例中心与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国管理案例年会以及加拿大毅伟商学院开展了深入密切的合作,并成为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中心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近年来国际商学院教师在案例撰写和发表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尤其在国际案例方面,国际商学院教师范黎波(第1作者)的“NESTLé AND TOTOLE: A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 (FIE) IN CHINA”已收到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正式录用通知,教师汪洋(第2作者)的“BAIC AND THE SAAB AUTOMOBILE ACQUISITION OPPORTUNITY”于2015年被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收录,教师杨震宁(第3作者)编写的“BLUESTAR'S ACQUISITION OF ADISSEO”于2014年被哈佛商业案例库收录。同时,另有4篇案例正在最后编辑润色中,有望今年被毅伟商学院案例库收录。
国际案例的陆续发表不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化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商科教育和企业实务界紧密联系的标志之一,为学院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yjs2/
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 战略目标
作者:严继昌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年02期
一、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形势
1.近10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近10多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由1998年的73%增加到2010年的100%,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87.3%增加到2010年的100.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40.7%增加到2010年的8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010年的26.5%。各类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7%、12.8%、41.8%、16.7%。具体情况见表1。
2.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快速,成人高等教育呈缓慢下滑趋势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部分(均指学历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人高等教育开始出现缓慢下滑的趋势。1998年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齐头并进,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相当,但是截至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约相当于成人高等教育的3倍多。见图1。
3.网络教育在成人教育整体缓慢下滑的趋势下逆势发展
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从2000年的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62.57万人,平均增长幅度高于14%。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在成人教育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见图2)。网络教育在成人教育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得到了逆势发展,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的原因正在于网络学习是一种随时随地地学习,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迎合了学习者的需求,受到从业人员的欢迎。
图2
2000-2009年网络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③
4.非学历培训发展迅速
教育部2009年部分高校培训收入统计数字表明(见表2),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迅速,将成为高校面向从业人员的办学主体。以清华大学为例,2002年开始转型,作为全国第一所果断退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高校,全身心投入非学历教育培训。转型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以高端培训为主。2004年清华大学举办各类培训班842个,培训学员3.5万人次,教育培训收入3.7亿元;到2010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557个,培训学员10.1万人次,教育培训毛收入达7.8亿元。
5.未来10年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走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从现在的26.5%提升到2020年的40%。另外,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现在的12.4年提高到13.5年。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由2009年的2979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3550万人,11年增加570万人,平均每年招生只增加50万人。这暗示了在未来10年,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高等教育,教育重点都将转向“提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层面上,而不再强调规模的扩张。
另一方面,从200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开始急剧下降,从2008年的2620万人(18岁)将下降至2020年的1400万人以下,若维持2009年在学总规模2979万人的规模不变,到2020年毛入学率也能达到34%。这表明未来10年,普通高等教育必须通过控制规模、注重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来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将全面进入宽进机制,应注重提高质量来迎接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龙头仍然是学历教育。只有一个毛入学率较高的国家,其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和大学继续教育才有可能做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从26.5%提高到40%,发展不再体现在扩大规模上,主要体现在内涵发展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增加14%,与成人高等教育相比,主要作贡献的将是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本专科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1.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紧迫性
当下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特别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2.新时期教育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我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第二,“有学上”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各级各类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已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第三,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
3.《教育规划纲要》中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这一论述包括以下4层意义:
第一,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两大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次学习机会、多样的学习途径和多种成才路径。
第二,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要将继续教育纳入各行业、各地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广泛动员、加强激励等手段,扩大继续教育规模,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争取从现在不到25%达到2020年的50%以上,当年参与继续教育的规模从现在的1.66亿人次增加到3.5亿人次。
第三,继续教育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推动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政策进一步整合完善,加强跨部门继续教育的协调,建立更加有效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成本分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继续教育投入方式。
第四,继续教育的质量显著提高。改进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建设好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促使继续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不断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4.达成继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实践行动
教育部机构调整带来新的职能转变,机构配置原则以办学层次为主转变到了以办学类型为主,机构调整使职成司成为教育部业务范围最大、管理学校和学生最多的业务司局,这有利于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2011年4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召开“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将在北京举办大型继续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与供需洽谈会、召开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讨论加快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继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三、发展继续教育的八点建设性意见
结合多年在继续教育领域工作的实践,我们对教育部起草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指导性文件要体现国家推进继续教育的意志,最好以国务院名义下发;二是文件起草应该以《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两个纲要为依据;三是文件内容不仅要回答解决当前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发展继续教育要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同时,我们提出发展我国继续教育的八点建设性建议:
1.加快立法,组建机构,从法律法规和组织上保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硕士生培养、博士生培养),有清晰的组织领导系统,有8部支柱性法律。非学历继续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清晰的组织领导系统,更没有法律可依。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0条曾经提出“五修四订”的目标,并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部在2010年 工作计划 中又提出修订《职业教育法》,因此实际任务是“六修四订”。现在已时过8年,“六修四订”都未完成。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六修”是指要修订六部原有的教育法律:《义务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和《教师法》;“四订”是指要制定四部新的教育法律:《学校法》、《教育考试法》、《教育投入法》和《终身学习法》。教育部之所以提出“六修”,主要是因为这些法律都是1998年以前制定的(《职业教育法》稍迟),很多教育法律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过去制定的法律也过分强调教育机构和行政部门的职权,较少强调学习者的权利。这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的教育法律必须加快立法进程。
我们建议,首先,国务院应成立学习型社会建设领导协调机构,与教育部成立的继续教育司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如同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的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一样合署办公。这是因为学历教育是由教育部管理的,非学历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这就非常需要一个领导协调机构来统筹规划。国务院成立的这个机构应该代表国家协调领导各部委的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协调领导各级政府的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其次,政府应该注重轻重缓急,目前继续教育尚没有一部法律可依,应优先考虑《终身学习法》、《考试法》的起草修订工作,使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有法可依。福建省人民政府早在2007年1月15日就发布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可谓我国终身教育立法方面最早的尝试,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发布征求意见再次为我们提供了可喜的讯息。这些都是我国终身教育立法进程的重要尝试。
2.尽快建立各行各业培训认证体系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要重视其人文性,它不仅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更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即更要关注提高人的发展指数。激励劳动人口学习动力的两大要素是岗位竞争和学习认证。学习成果应该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各行各业的资质认证和水平认证体系,将有利于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
目前培训产业中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高端培训非常火爆,如一些重点高校为企业领导设计的培训,这是因为企业必须面向市场,需要作出诸多前瞻性的决策,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低端的培训业也非常火爆,如独生子女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培训班,家长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他们必须为子女未来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以增强子女将来步入社会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大多数的劳动者而言,尚未形成自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来自企业部门内部的竞争压力不大,培训成果尚未与劳动者的发展联系起来。
因此,我们建议,广大劳动人口的培训必须依靠法律的制约和保障,应主要依靠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学会的专家学者,结合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和行业发展目标制定行业终身学习体系资质认证和水平认证标准,推进各类认证培训。劳动人事部门应将学习成果纳入人的发展体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成果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才能纳入到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之中。
3.加快成人学历教育体系的整合与改革,改善办学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培养质量
前几年教育部对成人学历教育的政策调整使得成人教育体系的各种教育形式差异在缩小,现在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成人教育,都体现出教育对象面向从业人员、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学习方式是业余学习的特征。只是在自学和面授的比例上存在微弱差别,学习手段上有所不同,继续保持原体系不同的政策已无实质意义,改革势在必行。对成人学历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原则,任何单独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和彻底的,因此成人教育界必须摈弃门户之见和各自为政的局面。成人学历教育可以坚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对业余学习者必须加强网络学习支持。只有统一成人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才能得到贯彻,办学秩序才能得到改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关注。
我们建议,成人学历教育体系的整合与改革应朝以下方向迈进,一是统一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取消成人高考,由各校自主测试录取,教育部制定统一严出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但培养目标和标准必须统一;三是统一采用学分银行,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统一弹性学习年限和学分有效期。
4.高校继续教育要定位于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助力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我国“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就是改变过去耗资源、耗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普及高等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两次报告中提出的普及和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提高新增劳动人口的学习年限;同样,两次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实际上就是要求劳动人口应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两项措施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
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构成学习型社会的“扁平”结构,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构成学习型社会的“纵向”结构,这两者是组成学习型社会的两种不同载体。两者的差异表现在: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通常由行业部委主导,教育需求相对一致;主要解决劳动人口能力和素质提升问题;将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内部的职工学校定位为建设的主力军。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导,人员年龄跨度大,各行各业参与,教育需求不一;主要解决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以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将电大系统和社区学院定位为建设的主力军。
高校的专业是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发挥普通高校的学科与专业优势,以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非学历、非学位培训,助力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继续教育的光荣使命。
我们建议,首先,重点高校应瞄准《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紧缺人才,积极主动地开展以下列6类人才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活动:即培养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干部;培养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培养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其中,前三类人才是高层次人才,后三类人才是高技能人才,都是国家的紧缺人才。
其次,高校应配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十二大”工程),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这六大人才工程与继续教育结合得非常紧密,国家有关部门必定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和提供经费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导向,扎实做好继续教育的每一项工作。
5.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需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
十七大号召“发展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使全体人民、特别是劳动人口“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网络教育是最佳的选择和实现途径。这种没有时空限制、灵活学习的方式也最适合从业人员学习时间少、学习时间零散的特点,容易做到以人为本。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继续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物联网、3G技术、iPhone、iPad、平板电脑等的出现,使得移动学习将成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校要充分关注移动学习的特点,探索适应于移动学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们建议,首先,继续教育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开发适合从业人员进行移动学习、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能够兼用的学习资源;探索既支持在线同步学习,也支持离线学习,并能够记录学习过程的培养模式,以迎接“移动学习和智慧学习”时代的来临。
其次,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一批从业人员欢迎的资源。资源库具体包括:基于课程或专业的教学素材库;基于知识点的答疑库;具有一定导学功能的智能化题库;按专业组建的来自工作实际的案例库。对于网络课件而言,课件长短应以从业人员每次学习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为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指“学测评导”的过程。建设一批以半小时为时间单元的“学测评导”一体化的课件,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因为,从从业人员的学习特点来看,抽出半小时学习比较容易;从认知规律来看,学一点训练一点比较容易掌握知识;从学习效率来看,半小时学习效率比较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应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就感,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
6.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是保证教育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高校继续教育要保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保证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特别是教师的投入是质量保障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继续教育的教育资源建设一定要发挥重点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坚持名师主导,用政策和经济手段吸引更多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参与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尽管当前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这方面已有所改进,但是实际上真正名师参与的还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中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教育政策的边缘化影响,一是普通高校教育主体工作的边缘化影响。普通高校名师看不起远程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政府增加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是保证教育公益性的主要措施。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支持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培训,必然会建立以政府和用人单位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体制,必然会大幅度增加继续教育的投入。但成人学历教育的投入仍然缺乏政策依据,能否保证学费的大部分或全部用于成人学历教育自身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建议,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服务补偿经费”制度,这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长期排除在国家教育投资体系之外,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也不利于调动成人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7.推进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逐步实现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构筑终身教育“立交桥”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10年远程教育试点在这方面基本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打破百年高等教育围墙,促进教育资源大整合,以科学评价为基础,推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这是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未来10年一项最具挑战性、最有意义的重要工作。
我们建议,在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方面,可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先从努力实现本校成人学历教育各种教育形式的互认与衔接做起,再从努力实现本校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做起,逐步实现各高校间成人教育课程的互认与衔接,最后再向普通高等教育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迈进。
8.高校应将继续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继续教育的质量才会有实质性提高
高校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必须首先要提高领导层的认识,学校高层领导必须认识到发展继续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一份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社会服务。像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样,继续教育也是在培养人才。因此,高校应将继续教育纳入到本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而不应仅仅把继续教育看成是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我们建议,高校应按正常工作量核算标准对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进行定编、定职和考核。应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成人学历教育,保证成人学历教育学费足额地投入到成人学历教育中去,而不被挪作他用。另外,应从学校层面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加强检查与评估。
注释:
①②③④ 表1、表2、图1、图2均根据教育部网站提供的相关数据整理绘制而成。
作者介绍:严继昌,教授,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建设咨询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教育部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 100084)。
阳光学院一项重大教改项目入选省级教改典型案例库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改成果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印第二册《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典型案例汇编》。阳光学院达新宇教授的“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AI+X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 与实践”重大教改项目成功入选。
入选项目聚焦AI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应用,结合“新工科”内涵建设、AI技术发展以及学校应用创新型办学定位,在国内高校率先提出“AI+X”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依托自建AI课程谱系教学平台,将“AI+X”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入专业重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路径、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AI技术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差异化、精准化教学。项目充分体现了阳光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中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
据悉,《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典型案例汇编》(第二册)从2021年通过结题的306个省级教改项目中遴选47个典型案例收录其中。学校将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推进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本科专业案例库建设指南”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