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怎么写)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怎么写)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2.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
3.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中用什么字母表示
4.历史论文格式要求
5.什么是“历史小论文”,解释一下。 论文格式和内容怎么编排,需不需要写明摘要出处
6.怎样写历史论文?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系
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摘要:曾国藩虽为腐朽的清政府高官,但却对却有一定进步的政治思想,经济头脑,军事理 论,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着和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受到很多名人的好评. 本论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曾国藩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键词:曾国藩 中国 近现代 履历曾国藩 履历 曾国藩公元 1811 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 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 为主,生活较为宽 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 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6 岁时入塾读书,8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 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 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 年)他考取了秀才, 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 28 岁时, 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 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 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 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 迁,连跃十级. 平生的成就文学成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 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 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 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 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 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 《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 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军事功劳咸丰二年(1852 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1853 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 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咸丰四年(1854 年), 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 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 自嘲.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 年 5 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1860 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 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1864 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 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 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 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国藩入南京后,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杀, 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实十余 万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 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 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记》),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 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 年安庆之围 与 1864 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曾国荃于南京抢得大量财物,曾 国藩对朝廷奏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 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是为杀人灭口. 湘 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湘军威震天下.由此, 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故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 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 "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 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 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 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 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 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 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 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 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 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 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眼里被视为是相对立的,说中国传统文化,就 是封建文化,封建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它的特点是"重伦理,轻科学,重政术,轻生产,重 传统,轻创新,重保守,轻改革,也就是所谓重道轻器,重本轻末,重义轻得" .而中国的 近代文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它不是从中国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而是从国外移植过 来的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的核心是科学与民主.严复曾经对中西文化进行过比较, 指出: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方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 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 .也 有的说: "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圣人的道,而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器物技艺. "中西文化无疑在本 质上是对立的.但西方近代文化移植到中国的土壤里萌发生长,就必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 近代文化是通过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对抗,斗争,调和,融会而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近代文化.因此,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对 立的一面, 也还有相通之处. 处在这个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 多有通融两种文化的品格. 曾国藩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论者普遍认为,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有的论者甚至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 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 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 一点.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 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 , , , 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 , , , , 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 歧的.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 者则有异议, 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 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 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 一些精华呢?显然, 不能如是说, 如果这样说, 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 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 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 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有的论者则说, 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而是它的糟粕. 曾国藩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能否可以说: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就全盘拒绝 呢?许多论者认为,不可以,他既不是对西方文化不分良莠一概拒绝的封建顽固派,也不是 不顾中国国情对西方文化一律照搬的所谓"全盘西化"派,而是主张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中 体西用"论者.曾国藩对中西文化,都是持扬弃态度,对彼此的长短有个清醒的认识,强烈 的民族意识使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主体地位,而辅以西方文化.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在 高扬"卫道"旗帜的同时,把传统儒学中的"经世致用"精神发掘出来,形成"义理经济" 合一的新格局,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恢复了其中号召士林,维系人心的作用.正 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长短有透彻的了解, 他就能够吸取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能够引进 西方近代文化. 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 "第 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 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 .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 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 曾国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为什么又能够成为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 呢?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呢?有的论者论述道: "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 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性质,一是曾国藩的自身特点" .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核心"儒学既有保守性,也有进取性,既有封闭性,也有开放性" ,不同意说儒学完全是封 闭的,保守的,正是儒学的某种进取性,开放性,导致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体系 这一几千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对手,能够提出自己的对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在 , 保持自身思想文化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某些长处,诸如坚船利炮之类,以与之对抗" . 这是曾国藩之所以开创近代文化的客观方面.其主观方面,是自身原因.论者说"首先,他 不仅是个学者,还是个政治家.他学习一切学问的目的,都是为了用以解决统治阶级所面临 的政治问题.所以,他借以建功立业的学问主要并不是理学,而是经世之学" .他着眼于整 个统治阶级之最高利益和兴衰安危,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派的兴旺发达,因而,他治学向无门 户之见,对一切有用的知识,学问,都主张全盘接受,融会贯通, "应时切要,择长而用" , "习洋人之长,以强化自身. "再者,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多借洋器之器,洋人 之力,亦取得成效,并使得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师夷之长的自信心.有的论者同意上述主 客观方面的分析,但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对立之外还 有同一的方面, 正是同一性才能使两种对立的文化调和融汇, 产生出具有中国历史和国情特 色的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即曾国藩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 是否因此使自己的 文化思想有所改变呢?有的论者说: "过去认为,曾国藩作为理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和中国封 建社会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其思想全部都是属于封建主义的.其实不然,综观曾国藩的言 论著述,除了有自觉为封建主义卫道的一面之外,还不自觉地对封建之道有所舍弃,有所改 变;尤其是在文化精神上,迈出了由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蹒跚步履;对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 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人也是支持这种说法的.因为,西方近代文化等 进入,中国社会存在变了,曾国藩的思想是有可能变化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引进西方近代文 化的带头人, 其思想不可能没有变化. 中西两种文化, 不可能像两种柿子 (土柿子和洋柿子) 放在一个麻袋里互不干扰一样地放在人的头脑里.前面我们提到要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对 抗,冲突,斗争.中西两种文化的对抗,冲突,斗争不仅存在于社会上,也存在于曾国藩的 思想中.因此,曾国藩与倭仁的区别,不仅仅是曾国藩多一点主张引进西方科技的差别,而 是一个应时变通的洋务派首领与一个封建顽固派头头的差别, 主要是新旧两种思想流派的差 别.他们之间的斗争,不是个别问题之争,而是主义之争.有的论者也论证说, "曾国藩确 实开始了由古代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转变" . 后人的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 " 独服曾文正 " 之谜毛泽东年轻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 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 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 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泽东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 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之谜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 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 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 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誉之为圣相,谳 之为元凶"之谜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 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 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
写一篇历史学术论文,不谨谨是要对历史这方面熟悉,还要懂得论文的结构顺序。下面是我整理的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 广告 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 方法 、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 总结 、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历史学术论文 范文
历史理论与历史教学
[关键词]通史体例,历史哲学,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 编号]0457-6241(2011)21-0003-03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几经变化。2007年,新编上海市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了通史体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新教材要在高一、高二阶段用于实现对学生基本的历史观念 教育 ,达到公民教育的目标。中学历史课程不是要培养专业历史工作者,而是要学生学习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所应该了解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知识,而且这种历史知识应该是成体系的,其理论基础也应达到历史哲学层次。通史体例有利于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高中生也是接受通史教育最合适的年龄阶段,他们有能力理解并接受作为历史哲学的通史观教育,教学也可以在这个层面去强化。
综合这两方面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例是合理的。同时,我们也借鉴了上海市编写的前两套高中历史教材和国内外同类教科书的 经验 ,采用中外历史合编的通史体例,更加强化世界通史的整体结构,更好地体现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的联系和互动,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及其阶段性特征,也能够与初中教材在体例结构上有所区别。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我们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理论作为教材的指导思想,这是通过比较各种历史理论后做出的选择。
目前通行的世界通史编纂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理论范式:
1.综合―比较范式:认为历史的整体性是一种历史叙述的框架,即国别史的综合与比较,不存在客观的整体性世界历史运动。这种世界通史体系建立在民族主义史观的基础上。
2.联系―互动范式:认为历史的整体性是人类社会不同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随着人类交往空间的扩大,世界史的范围也随之扩大,但并不改变人类社会的多元结构。这种世界通史体系建立在 文化 形态史观的基础上。
3.结构―演进范式:认为历史的整体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形态演进的结果,客观的世界史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高度、使之有能力在世界意义上形成整体性结构的产物。这种世界通史体系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近年来流行的?全球史观?包含以上后两种理论范式,因此衍生出不同历史理论指导下的?全球史?体系。
从文化形态史观的联系―互动范式出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往史即?世界史?,因此,交往的历史起点即世界史的发生。同理,在联系和互动的意义上,?世界史?与?全球史?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从交往的空间范围和联系的紧密程度上区分,两者也许可以作为表达阶段性差异的概念:从局部的、有限的联系和互动走向全球化的联系和互动。
从唯物史观的结构―演进范式出发,世界史的发生有赖于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及其方式需要并且能够将分散的社会单元(民族、国家)通过各种联系形式?聚合?为结构性的整体运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史的本质――整体性获得了?结构?的内涵,而不是泛指的联系和交往。因此,所谓?世界史?的发生史也就是人类社会整体性结构的起源。
从分散的、联系和互动的人类社会到结构的、整体运动的人类社会,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历史动力实现的,这就是?工业生产力?。所以,工业化的起点是与世界史的发生相一致的,第一个?工业社会?也就是世界史结构的原型。原型的扩展及其与其他社会的冲突、融合构成了过程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历史运动(工业文明的全球化)进程中,早期的、尚具有明显地域性结构特征、单向度扩展的?世界史?逐渐向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结构特征、多向度融合的世界史(?全球史?)演进。显然,这种发展的阶段性表达的不仅是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和联系程度的紧密,更重要的是结构意义上人类社会整体性的提升。
我们认为,?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通史观是对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科学阐释。我们这套教材以此为指导思想,以中外通史合编为基本体例,在内容上突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生产方式及制度演进线索,突出古代地域性文明向现代世界体系发展中纵向性因素与横向性因素的互动作用,突出中国历史进程中本土性因素与外部性因素的互动作用。当然,我们对编写体例和指导思想的选择并非仅仅是主观偏好,而是吸取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史学界共识的、最新的、发展的世界通史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最突出的理论成果之一就是突破了苏联通史体系的束缚,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作出了比较完整的、合乎其本义的阐发。在这方面我国历史学家吴于廑和罗荣渠作出了重要贡献。吴于廑先生在国内率先提出要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并按照这一观念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纳为?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罗荣渠先生在国内最早将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就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世界进程展开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体现在我们编写的这套教材中。
我们认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应基于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在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它的地域性很强,多元的地域文明是古代历史的特征。第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从此人类摆脱了地域性条件的束缚,开始走向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整体性发展,直至进入?全球化?时代。所以,到了工业文明阶段以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应当成为历史叙述的主线。如果不区分时间维度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差异,只是在空间维度上强调地域文明的特殊性,就会陷入?文化形态史观?的片面性。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尽可能地将上述对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认识贯穿于中外通史合编的框架体系中。
目前使用的上海市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第一到第三分册是放在地域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展开的,古代东方,古代欧洲、美洲、非洲,都是并行发展的。由于是中国的历史教材,所以教材中中国史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中国史内容的比重大并不代表历史观念上将中国历史看作世界历史的主线。正确的理解是,中国历史是人类历史上若干主要地域文明之一。我们提醒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古代历史无论是说西欧主导还是中国主导都是不正确的。所以建议大家对第一到第三分册――也就是工业革命以前的古代历史的讲解,应该把不同地域性文明的地理环境、历史起源、生产方式、制度特征、文化类型讲解清楚,并作适当的比较。在古代历史的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各个地域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以及各相邻地域间文明因素的传播和渗透。地域文明起源阶段的社会结构演进过程及其特殊性尤应引起重视,因为在这一阶段,原始血缘社会共同体向地域社会共同体的演进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并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其中,西欧的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孕育了后来被称作?现代性?的社会基因,为工业文明的发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相应的观念文化。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古代地域文明的比较时,重点应放在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差异上,而不仅仅是表现为多样性的文化类型。在文明发展的时间轴上,制度的差异会表现出?先进?与?落后?,而在文明分布的空间轴上,文化的多样性始终是人类社会的特征。
第四分册重点介绍西欧社会如何走向工业革命的历程,并由此展开整体性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一分册的内容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转折点,教师的讲解应该把握住这一重点。在第四分册中不仅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的概念,还有民族国家的概念、世界体系的概念。第四分册最后一个单元的题目是?世界体系的形成?,我们认为在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世界的体系结构尚未形成,虽然有文化的交往、贸易的往来、武力的征服,但这些交流并未导致各文明区域走向整体性的发展道路。现代世界体系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并通过殖民主义的强制启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的进程。所以教师在使用第四分册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仅仅介绍西欧历史,而要把它放到走向整体性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去理解。
第五、第六分册重点叙述在20世纪现代化世界进程中整体性与区域特殊性的关系及其进一步发展,并突出中国在此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这一百年间,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决定性地超越了区域性发展阶段,工业文明的全球普及和现代社会发展机制的全球扩散最终把世界各个区域联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在经济力量的驱动下,在伴随着种种矛盾和冲突的历史进程中,进入了全球性现代化的新阶段。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以殖民主义为标志的世界体系初级形态的解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体系从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世界主导力量的转移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世界体系的重新整合准备了条件。但是,二战后出现的东西方冷战格局推迟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国际政治层面的两极结构影响下,世界体系一度表现出二元特性。实际上,这种二元性所反映的仍然是世界体系重构中的过渡性。作为世界体系基础的世界市场的本质是由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所以,即使在冷战过程中,世界体系的重构仍然按其固有的规律调整着世界历史运动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国际政治朝多极化方向的发展,最后以二元结构的整合和两极结构的崩溃结束了冷战。冷战后,世界市场的一元性和全球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也得到了普遍认同。世界体系的发展所提供的结构性要素与科技革命所提供的技术性要素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深刻根源。当然,全球化也带来了诸多?全球性问题?,乃至演化为?全球性危机?,这是当今世界全人类必须面对的挑战。对此我们在教科书中也做了必要的提示。
最后要强调的是,时空关系的处理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性环节。通史比较凸显人类历史的时间性,它是在时间的前提下来考察各个空间的具体发展道路及其历史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历史的时间性非常重要。如果忽略时间的线索,就变成了各个不同地域空间和各种历史事件的随意或简单组合,这就背离了唯物史观和通史体例的宗旨。当然,在正确把握历史时间的前提下,空间因素的表达也十分重要,因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叙事就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空间地域具体展开的,无论是文本书写还是课堂教学,历史叙事的建构者及其接收对象都是具有空间身份(民族、国家、地域)的人。
作者简介余伟民,男,1951年生,上海人,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高中历史教科书主编。
看了?历史学术论文如何写?的人还看:
1. 关于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2. 历史教学学术论文
3. 学术论文写作标准格式要求
4.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参考
5. 本科学术论文引言部分写法
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中用什么字母表示
1、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2、C——论文集;
3、N——报纸文章 ;
4、J——期刊文章;
5、D——学位论文 ;
6、R——研究报告 ;
7、S——标准 ;
8、P——专利? 。
学术论文期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许多学者往往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没有很好把握这一特性,就导致了使其失去价值。
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学术论文期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大多数把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学术论文期刊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
1 、期刊作者.题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
2、 专著作者.书名〔M〕 .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 .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
5 、专利文献题名〔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
7、 报纸作者.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
8 、报告作者.题名〔R〕 .保存地点.年份? 。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历史论文格式要求
历史论文格式要求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格式要求
文稿用word文件(页面A4),统一用宋体排版。
页面设置
纸型:A4标准纸 方向:纵向
页边距:左3cm 右2.5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2.8cm 下2.5cm
页眉1.5cm,页脚1.5cm
格式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字号
中英文题目:中三号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位于中文标题下方),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
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五号字
图表要求
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弧线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符合制图标准.插图和表格均需有编号和标题,图标题为五号字,表标题为小四号.
致谢
作为一名研究者,应该尊重为形成学术论文所进行的研究所提供帮助的单位、个人表达,肯定他们在形成学术论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应该对以下方面致谢:
横向课题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研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或提供帮助的人员;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但致谢不等同于参考文献和注释。
意义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论文格式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历史小论文”,解释一下。 论文格式和内容怎么编排,需不需要写明摘要出处
历史小论文是关于历史的论文
论文格式和内容怎么编排,需不需要写明摘要出处?
一、论文内容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必须使用汉语撰写。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一般由七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 2.摘要?3.目录? 4.论文正文?5.参考文献?6.附录?7.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封面 封面上应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导师姓名及所在学院七部分。采用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模板。 2? 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英文摘要位于首页?摘要应简明表达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体现研究工作的核心思想。重点说明本项科研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注意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 关键词是为文献标引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术语。关键词排列在摘要内容的左下方?具体关键词之间以均匀间隔分开排列?无需其它符号。 3?目录 目录应按照论文的章、节、附录等顺序依次排列?写明标题?编写页码。目录页排在中、英文摘要之后。 4?论文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由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个人的论点和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图表、照片和公式等部分构成。其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总体要求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结果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5?参考文献 在学位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参考文献的排列按照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列在正文的末尾。 6?附录 附录一般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主要包括?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供读者阅读方便所需要的辅助性的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图表?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本专业内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等。附录编于正文后?其页码与正文连续编排。 7?致谢 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二、撰写规范格式 1?封面上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论文题目?包括副题和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6个汉字。严格按照模板要求控制各部分的字体、字号。 2?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一般为400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 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一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 3?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 其后关键词小写。 4?“目录”两字居中打印?三号黑体字?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节、小节层次代号如下? 第一章 XXXX?2 1.1 XXXX ?2 1.1.1 XXXX 3 5?标题?每章的标题以三号黑体字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二级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三级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 6?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篇幅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实施。 7?图?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图名?图中标注可采用中文或英文。若图名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名的右上角标明文献来源。图中坐标上标注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图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序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名下列出各分图图名。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标明放大比例?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 8?表?表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每张表格应有简短确切的标题?表标题及序号置于表的正上方?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9?公式?公式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式?2-13?、式?4-5?其标注应于该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公式书写方式应在文中相应位置另起一行居中横排?对于较长的公式只可在符号处?+、-、*、/、≤≥等?转行。 10?参考文献? 按照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顺序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其排列格式为 1?专著中的文献 [序号] 作者 专著名称 版本(第?版不加标注) 出版者 出版年 参考页码 ?2?期刊中的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献名称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年月 页码范围 ?3?论文集 [序号] 作者 论文题目 见(英文用In)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年 页码范围 ?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题目 ?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 题目 国别 专利文献种类 专利号 批准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注?文献中的作者数量低于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其后加“等”字即可?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11?论文的附录依序编排为附录1?附录2?。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三、毕业论文打印及装订要求 1. 学位论文的封面规格 学位论文的封面严格按照教务处规定的统一格式制作?内容必须打印。 2. 论文正文页面规格 学位论文全部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为便于装订与复制?必须双面居中打印?其区域面积为230mm×155mm(包括篇眉)?使用A4规格纸输出。 版面设置数据参考值?文字的行间距20磅?公式的行间距1.5倍?字符为标准间距。
怎样写历史论文?
历史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好了,今天关于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